萳 泥 船
作者:刘汉江
四十多年前,我老家苏北里下河地区农村的耕作方式还是很落后、很传统的,化肥、农药还没有普遍使用,种庄稼作肥料的除了人畜粪肥,最主要的是用河底淤泥加青草沤制的有机肥,庄稼人称为“绿肥”。
因为种植稻麦需要用到大量的“绿肥”,每个生产队都会有几个专门从事萳泥的汉子,常年撑着一条水泥船,用两根长篙、麻线织成的网兜、竹片做成的“萳子”在河道里萳泥,这就是当时很常见的“萳泥船”。
萳泥是一项需要技巧的重体力活,不但要用“萳子”将河底沉重的淤泥一萳子一萳子地放到船舱里,等船舱满了,还要用特制的“豁掀”将淤泥一掀一掀的“豁”到沿河岸边事先挖好的“河泥塘”里,再拌进去大量的青草沤烂发酵。萳泥是个费事费力的重体力活,所以萳泥的都是生产队里挑选出来的精壮男劳力,我从没有看见有妇女撑萳泥船的。
平常,大人们是绝不容许小孩到萳泥船上玩的,怕小孩掉进河里或者船舱里的淤泥里,不仅是怕弄脏衣服,更怕出危险。就连萳泥人自己家的小孩一般也不会带到船上。
我却有过一次上萳泥船的记忆,至今印象深刻。那是我六七岁的样子,还没有上学。那天,奶奶出门走亲戚去了,妈妈要到生产队上工,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不放心,正好这时我家北边的河里来了一条萳泥船,撑船的徐大伯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母亲说了不少好话,他才答应把我带上船,再三交待我座在船头,千万不要乱动。
萳泥船缓缓地在河里前行,走走停停,停下来的时候,徐大伯便开始萳泥了,他紧挨着船边站着,双手拎着“萳子”伸进河底,一张一合地萳了几下,再沿着船舷慢慢的提起萳子,将满满的一萳子淤泥“哗”的一下倒进船舱,如此反复,直到船舱满了为止。
那时,河里的鱼虾、河蚌、螺蛳很多,萳上船的淤泥里就有不少,徐大伯每当发现有这些鱼虾河蚌之类的东西,就会暂时放下萳子,用船上的“豁掀”舀出来放到中舱隔壁的二舱里,里面事先已放了些清水,这些鱼虾河蚌一时半会死不了。我就在船头用一根苇杆拨弄这些鱼虾。我记得那次,徐大伯还萳到了一只小螃蟹,用草绳栓了让我牵着玩……
现在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萳泥船早已成为历史,而河道里也常常被淤泥堵塞,河里的鱼虾也快灭绝了,现代的生活也让我们忘却了许多曾经美好的回忆。前天,我在小区里无意中见到了徐大伯,他已八十多岁了,只是背驼得厉害,老眼昏花,有点老年痴呆。我跟他说了半天,他也想不起来我是谁了。
唉,现在的孩子们,哪怕就是天才,也永远想象不出当年萳泥船的模样了……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