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习了孟国泰先生《大众教育学》中的“人学篇”之“学生学,学学生”,他的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我十分赞同。
早在《学记·礼记》中,就有对“教学相长”的记载,新课程更加强调“教学相长”的师生教育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当代教师仅仅关注教是不够,还必须从教中学,敢于俯下身子向请教。
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不仅是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过程。就像孟先生说的:“向学生自习,可避免自以为是;拜学生为师,可防止成年呆痴;向学生敬礼,可找回人性本质;向学生询问,可发现人生真谛。”教师不仅要会教,也要会在教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学习和提升。通过课后反思,不断学习知识,改善教学方法,做到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实力。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超越教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韩愈也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像孟先生《大众教育学》中的金雪,小小年纪,被称为“大山深处的少年诗人”,这样的学生,不就超越老师了嘛,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总的来说,教师应该将“教学相长”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要通过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与学习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加强收集教学反馈和评价,时时自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共创辉煌。
作者:王素平(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