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岁月中的光影
文/劲驰
人到暮年往往会寻古怀旧,思旧、念旧、忆旧是常有的事儿。每当闲暇,回想起五十年代初在农村上夜校的一桩桩往事,心中总有一丝丝酸楚的滋味。当然,细品其中的乐趣又觉得很充实、很美好,也很温馨和温暖。
建国初期,由于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理、百业待兴。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使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尽快步入快车道,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在全国扫除文盲的英明决策。全国城乡各地纷纷办起识字班、夜校、扫盲学校。农村“大老粗”踊跃报名,自觉参加扫除文盲运动。那时由于农村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的照明工具还都是煤油灯。参加学习的农民上夜校也只能自带一盏用玻璃瓶制作而成的煤油灯。那个年代夜校地点是生产队部或借用本村小学校教室。一到冬季为御寒,窗户和门都用废旧报纸糊的严严实实,根本就不通风透气。上夜校的学员课桌上每人摆放着一盏灯光昏暗散发浓浓煤油气味的煤油灯,整个空间犹如天上的点点繁星,忽闪忽闪的冒着黑烟。一节课下来,鼻孔是黑的,面孔是黑的,只有牙齿是白的。老师上课时讲台上摆放着一盏闪动微弱光亮的煤油灯,由于光线昏暗,只能凭着感觉摸黑在黑板上写字,坐在教室里的学员根本就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什么,老师只好耐心地讲解每个常用字的发音、字旁、笔顺、字义、用法,靠大嗓门儿一以贯之,传授文化知识。这种寒酸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给扫盲工作带来不小难度。由于学习条件和环境太差,有的学员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想打退堂鼓,也难怪有这种求知不望的意念,每次放学后,连老师带学员各个变成不用化妆的黑脸包公,互相对视,捧腹大笑。但细想起来,为了脱盲,斗大的字不识二升的农村“大老粗”,经过夜校培训学会许多常用字、词,还是收获满满,欣喜不已的。
后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农民学习热情和兴趣。各地努力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把过去由煤油灯照明改为由汽油灯照明,在学习场所将当年上海产的汽油灯高高地悬挂在房梁上,整个空间灯光通明闪亮,夜如白昼,浓浓的文化氛围充盈着每个求知欲望的心。面对此情此景,学员人心沸腾,欢呼雀跃,在农村立即掀起学文化的热潮。过去想打退堂鼓的人也坚定了不当文盲的决心和信心。当年使用的汽油灯像心中的春风和暖阳给广大学员送去了一片光明和无限希望;给授课老师带来传道授业的用武之地。现在回想起来,半个多世纪前使用的汽油灯绝非是老师一人可以摆弄得了的,而是必须配备专人负责。汽油灯的构造比煤油灯复杂得多,汽油灯的底部是能容下一市斤的圆圆油桶,中间一个盘形似圆环,是打气加压用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压缩空气,给汽油灯定时加压。而灯头上罩有一个瓷头,头上套个丝织的罩子,当加压后的汽油灯喷出火苗点燃丝罩子后,在将外面的玻璃罩子扣实扣严,汽油灯立马发出呼呼的声响,随之在拥有5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灯火辉煌。汽油灯丝罩仅可以使用2至3次,待点燃成灰以后需要更新再继续使用。汽油灯是当时农村扫盲专用照明工具,教室里灯火亮堂与学员们心中的豁亮交织在一起,灯明眼亮交相辉映照亮了识字、扫盲工作的广阔前程,给人们留下文化记忆和感怀。
记得在那个年代,逢年过节大队、公社举办文艺汇演主要靠汽油灯照明。每当灯光闪亮,台上灯火通明,台下人山人海,心中总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愉悦与幸福之感。
当今,曾经亲历过识字、扫盲的人已经老了,当年汽油灯诗意绵长的辉煌也早已不在,岁月中汽油灯的光和影,只有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底,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老物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曾经在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汽油灯,见证了我们成长的岁月和历史变迁。它不仅仅是我们学习文化中的合作伙伴,也是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乡愁记忆,更是情感的寄托和坎坷岁月留下的坚实印迹。追忆和缅怀渐行渐远的美好时光,感慨与汽油灯相伴的岁岁年年,多么企盼那份别样的情缘时光变缓,故人不散,珍惜到永远。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