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宅,石洞书院
金昔文
子仪后裔汾阳来,
醉打金枝传不衰。注①
四书合编朱熹注,
石洞书院文脉在。注②
十里长衢曾称雄,
饱经沧桑已不再。注③
郭宅巨烛乃一绝,
六百余年放光彩。注④
注②: 石洞书院是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郭宅人郭钦止(公元1128一1184年)独资创办。相传南宋理学名家朱熹(后称理学宗师),曾在郭宅石洞书院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 ,汇总成《四书章句集注》。此书传承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故后八百年来成儒生必修教材。朱还在此撰写了《通鉴纲目》。郭宅大宗祠大门楣上的题字“理学名宗”是大儒之墨宝。
朱与叶适等曾在此讲学,学生来自鲁、赣、皖、苏、湘及省内各地。陆游等前来拜会朱等名儒时,游览观赏了书院十六处景点后,写下了《郭氏山林十六咏》。
注①: 郭宅姓“郭”,始祖是唐代人郭子仪,其第六子郭暧十一代孙瑫,唐干符三年自天台迁居东阳高塘(位于当时周村区南部),后住郭宅,为郭氏始迁祖。溯其源属山西汾阳一脉,其后裔以“汾阳”为堂号。剧目“醉打金枝”,在东阳地区流传不息,为人所爱。
注③: 郭宅当时有“十里长衢”之美称,可想是时之繁荣。后饱经沧桑,仅存郭宅、石洞口、等十数个互不相连的自然村,昔日之繁华已不复存在。
注④: “中华一绝,郭宅巨烛”出自全国人大付委员长严济慈之手。当时严在东阳县庆1800周年的观礼台上,看到十多个郭宅人擎抬二根重四五百斤、高达丈余朱红色漆的绘龙描凤巨烛时,有感而发并题词。大蜡烛已有600余年历史,现已入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正月十八庙会,郭宅人在郭宅大街上擎烛游行。烛顶之光焰与烛柱上耀睛夺目的金色龙凤互相映辉大放光彩。时至今日仍经久不衰。
至于“大蜡烛”之来历,有二种传说。现戏取其一 : 朱元璋逃难至郭宅,为帮其躲过追杀,郭宅人制作巨烛,将他藏于内,以免此劫。后朱元璋坐王感恩,准许郭宅制作并拥有“天下第一大烛”之称号,以示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