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古村——望仙谷
凌代琼
望仙谷,一个从梦里冒出的网红打卡旅游仙境。
2023年10月2日,我们一家5口人,专程乘车8个小时车,从安徽铜陵出发,赶往江西上饶的悬崖古村网红打卡地望仙谷。早晨7点乘旅游车,到下午4点才抵达。)冲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的蝶变的“美丽山谷”神话而来。
下车,就看到生活的炼金术,让昔日“废弃矿区”旧貌变新颜的喜悦画面。“望仙谷”高塔下人头攒动,山谷间,呈现着一派世外仙侠景象。泉水从山谷里流出,山崖青葱而青石石壁崖上脆竹悠悠,挺立着楼宇。不是舞台场景的真实存在,山、水、谷、村、寺、林融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隐世村落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灰头土脸”的采石场。这种“谷神不死,绵绵若存”的变废为宝的旅游新体验网红打卡地的蝶变,给了我视觉上不小的冲击。
我们沿着山涧峡谷之道上山。10年前,隐于山涧峡谷之中的望仙谷,还是江西省著名的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鼎盛时这里曾有179条花岗岩生产线,5000多人曾以此谋生,当地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随着采矿业被叫停,年轻人陆续离开,留在这里的,只有一条堆满乱石的河床,以及只剩几户居民的空心村。而今天我们沿途看到的望仙谷是山巅琼楼玉宇,听到的是山谷泉水清幽悦耳。
望仙谷人是怎样用心冥想,将情感镶嵌在乡愁里,把大自然的美景内在化,以内在音韵的需求转移情感的惊跳,改变了向自然索取贪婪的旧习,大成若缺的顺应自然,让内体本能精神的形式发挥出来,修复生态环境。将感觉与实际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做出改变。使大自然的风景与自己生活一体化,将感觉与物质,联动变成一种温暖理性的东西。我跨过青云桥,走在昨天还是矿坑、废石改造的山道上,欣然回头看到是,望仙谷重新绽放的人性的鲜花,随处拍抖音的笑脸和美好乡村有味道的风景。那些风景背后,曾经积极开展植树种草、清运废石、回填矿坑、清理河道的等等工作,都从勤劳与智慧中生长成大小不同的景点,望仙乡片区的森林覆盖率也一举上升到了81%,就是最有效恢复了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的说明。
现在走在改造后的望仙谷,不仅看到壮观的峡谷、欢快的溪水、飞瀑和清幽的松涛竹海,这里还保留着古朴的赣家乡村风貌。懂得通过书写的声音和知识的图像存在的望仙谷人,他们不是简单地从废墟的角落采来野草野花,而是以思想的程序指示思想。用来自另一种秩序的无意识来说话行动,从自身的存在中走出来,将死去的昨天,一段一段打造成新的人文风景,连传说都在更新的望仙谷,让新的光,遮住昨天听而不闻的乌云,使望仙谷出现新的呼吸与晴空。历经10的打磨,一个网红“仙侠小镇”,一个集人文、民俗、农业、美食、度假、研学为一体的度假旅游区,强势闯入文旅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
其实,早年的望仙谷就是自然与人文互相呼吸生长的地方。源于东汉,始于三国的望仙谷,辖九十三平方公里。峡谷、巨峰、巨岩、涧瀑、高山清流、山水美如画;古村、耕种、祈福、佛教、民俗、历史文化突出,融灵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古有“胡祖羽化登仙宫”之传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胡昭,字孔明,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东汉年间,拒绝曹操招揽,携妻子渡江南下,来到此地将家小安置好以后,即独自隐居山中,孜孜不倦钻研道学,白日采药行歌,夜间静心修炼。为祈盼亲人团聚,儿子在山下建望亲台已观察父亲近况,每逢初、十五,逢年过节将登台拜祭,平日也会在望亲台上远望卜谷峰。清晨看到有烟火,晚间看到有灯光,意味着父亲胡昭确为平安。到三国吴太元年(公元251年),胡昭无疾而终。乡人称昭已得道成仙,并建祠塑像祀之。昭仙逝后屡受皇封,影响颇深,为灵山道教之始祖,此地也因此得名“望仙”。
清新的事物味道,随脚步的移动而弥漫。我满眼怀想地走在谷间,突然感到峡谷栈道路的左前方石壁上,飘来一道微光。忽地,一潭苍翠欲滴的松柏在眼前拔地而起,在一方空气里微微颤动。原来迷津口到了。传说上古大洪水,白鹤衔来野果解救被围困于崖上的村民而得名“白鹤崖”。东汉胡昭在此羽化成仙后,历代又有众多道家方士慕名而来,在崖上结庐修行。 白鹤崖垂直高度有110多米,为复原旧时盛况,今天的白鹤崖上建有12间悬空玻璃客房、悬崖图书馆、悬崖餐厅和高空观景台,可俯瞰整座山谷,远眺灵山龙脊。 白鹤崖村,悬崖峭壁遗世独立、返璞归真的鸟巢,看似“天空之城”,与山野为邻,与星月相伴,尽享闲云野鹤、回归自然的生活。
过迷津,在轻柔又摇曳地飘洒着轻灵姿态的三叠水瀑布处,水声盖过了人惊叹的话语。变着焦距走过阳光与水的映照后,人在微风与瀑布水散发的气息中抬头仰望,头顶居然有在两山之间沟通架起的空中桥梁。依悬崖峭壁而建的高空栈道总长388米,均宽1.5米,其中玻璃栈道1米宽50米长,栈道垂直高度近百米,桥下是悬崖激流,上面是凌空而立,我被建筑大师们的作品刺激了。想走上这立于峭壁之上的“天上人间” 仙宿体验一把。可我身边的妻子与12岁的外孙都怕高,只好眼馋地将青石板上的“清明上河图”真实的生活图画藏进心底。
走进灵光街,十年蝶变而生长出来的民俗风情正满街上演。街上的大舞台上正上演着歌舞,古戏台上,唱念做打,听绕河信江多彩声腔,品赣戏徽剧百味人生。以雄峰峻谷为背景,以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为灵魂,结合特色的赣东北民居建筑就映入眼帘。说书的,打快板的还有各类社戏也正在开场之中。看、听、闻、触、吃,你可在此尽情体验赣家风情文化。我们在挂有“茶”字的楼前,听了一段相声。以三神庙,石磨群为背景,为外孙拍了几张石磨桥的照片。人在作坊街逛了逛。
这里曾经拥有大面积的夯土墙和木质小窗的建筑,改造后村中的老街商铺、手工作坊以及青崖石阶、古桥溪水等,都生动地呈现出了千年传承的乡村生活场景和再现了农耕文明的生活图画。村里陈年的气息,街上的岩铺老茶、葛粉铺、灯笼铺、老式理发店、小人书店、文创店等等使我们眼花缭乱。好在,我们有充裕的5个小时时间可在这里享受。望仙谷由于偏僻而自成一格。村庄的手艺活得以保存完好,望仙谷是颇有一种源远流长的质朴旧梦可以寄托的地方。
我们先看了杨府建筑,(因为女婿杨姓)这是一座为纪念吏部尚书杨(1531-1609,明朝上饶人)而建的明清宅邸,共有三进两天井 。正面是四柱三间七楼的宏大牌坊,府内雕梁画栋、精湛的木艺雕花和天井精美绝伦。整座府邸砖墙青瓦的外形,墙体马头翘角,昂扬似飞;内里是木质榫卯结构,美观且坚固。采用了诸多砖雕、木雕和石雕,雕刻着生动的人物、故事、花鸟、虫鱼。建筑整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气息,也表现出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然后就开始品尝美食。
我想吃“望仙豆腐”,家人全体反对。就改了当地的油子粿、灯盏粿和芋饺。油子粿是以韭菜为原料,加上豆芽、萝卜等,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和辣椒酱等佐料搅拌。是用铁皮小勺舀出米浆和馅料并放入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灯盏粿也是江西省上饶市的地方特色小吃,因外形呈灯盏状而得名,外皮由大米制成,中间添馅,馅大多数有新鲜香菇,鲜猪肉,黄豆芽,鲜竹笋等,最后放入竹制小蒸笼中用大火蒸半小时左右即可。芋饺是用自家的芋艿,洗干净煮烂薄皮,再加红薯粉碾碎,一边和一边加粉,到了不粘手,且有一定韧性后,拿来包馅。芋饺面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绝煮芋饺的汤汁,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我们吃这些地方小吃3人排队就花了半个小时,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美食,吃得我们齿颊留香。
绵密的夕阳,还没有将它的金黄染尽,离夜晚望仙谷梦幻的景色出现还有淡墨山水的距离。我们就沿陡倾的断裂节理面产生崩历尽沧桑的街道漫步,剧本杀是现下年轻人热爱的娱乐方式之一,我们一看而过。一边欣赏深沟幽谷的峡谷绝景奇观,一边走进传统的手工坊。篾匠手艺,外孙没有见过,我们就走进去细看。手工篾匠活必须口、手、脚、心全力配合运行,从竹子取料,到成品制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长短、粗细、厚薄等等,只见一条条篾片、篾丝上下翻飞,在“飞舞”中变成晒席、簸箕、米筛、竹箩、篓子、斗笠、背篓、畚箕这样极具美感的竹制品。
我挤上灵光街的前孔桥,选择了位置,准备拍照望仙谷梦幻夜色。等了好长时间,外孙才挤进来,可是他被大人当着,看不到桥前的梦境美景。女婿只好带着外孙先到桥下等候,以免人挤人,找不到。
此时,远看阶级林立的街道上,行人无声无息,好像穿越到了另一时空,明暗交替之际,桥下流水弧线的波光,反切着高高的陡崖,粉刷过的青瓦古楼沿着绝壁错落有致地分布。耸立的石壁上,悬崖古村的灯火渐渐点亮,沿街河谷与落差不同的山间灯火隐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豁然之间,望仙谷就变成了梦幻的王国。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灯火互相辉映。钟楼、祠堂、庙宇的屋脊,更是有一种来自世界意识的重量,在其间熠熠生辉。曾经荒凉的,使人望而生寒的废弃矿区的望仙谷,仿佛天上街市的城池重现于世了。悬崖木屋,一半烟火,一半仙气,虚幻又空灵,仿佛遇见遗落时光,来到仙侠世界。相遇一场不辨虚实的缥缈梦境。人在灯火阑珊处四处眺望,身感逍遥在梦幻之中。那种身临其境,生而不有,微妙玄通的感觉,是文字表达不了的。我在桥上看风景,面对美景,观望中迷失自我的风景内在化的思考像,却成了别人眼中,风景雕刻出的另类拍照对象。(3700字)
凌代琼简介 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