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际本真生妙境
——浅谈甘肃崆峒著名画家安平安先生作品的艺术与环境
作者/马有常
安平安,男,回族,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甘肃平凉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本人从小酷爱绘画,书法艺术,曾受教于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王文芳等多位教授。 西北师大书画研究协会主席郑培东教授的给予高度评价。画作在国内,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产生广泛的影响,受到读者的好评。
【编者按】本文从安平安先生画作静,净,景,境,的合法,合成,合力,合韵的内在秩序着笔,写出了画家释放出小我的艺术心源。论述了画作处世,处事的心灵大观,凸出艺术绝非造慌,它的境界主于美。
安平安先生是沉静的,沉默中开拓出自己的艺术环境,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他的作品并不是靠风景取乐于你的喝彩,而是以独特的思维编织成画,使画作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艺术生命的重值。
中国传统艺术的自然美在他笔下并非描摹客观世界景象。而造化之力总在着意着情。他的山水画虚灵绵邈,空阔幽远,气力弥漫。物象处立体感鲜明,空白处清新若初,芳清远播。画境给人豁达爽清的美学造诣感。清明是他用道学的洞察力审视客观人生,物象动态,自然界的一物一景。无为的纯洁,是画作的意像潜在。蓄蕴画中有“我”的空见,也有彻悟之觑,使他的山水画,看山不像山,看水不像水。还有望山依然是山的气脉,看水依然是水的灵动,及禅家的透视力。然而莲荷心际增添了他的画清净高古的空明感,构成一派纯真的艺术环境。故谓清真也然,中庸净化确实。在他笔下的花鸟中,动物必然依附于植物。而神态、形态、静态、意态鲜明,虚灵的精神形象生动逼真,融入了他的哲理思考,读来怡然、超然,肃然。凸出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勃莱克语录)他笔下并非出世的作品,而是超脱的,构成性灵严整化的艺术境界。
纵观安老师的画,立于中国传统画优势的艺术组织。而不拘泥于传统。在他的作品中,容易看到,几何学,光影,空气的透视法,他汲取西方艺术优长,通过自我创造力,故使他的画作生动,立体感鲜明,意境清明。他“画中有诗”是我国传统画的蕴含。
“绘画是无声的诗,是静默的音乐”(赛万提斯语录)”绘画艺术通于音乐境界,使他的艺术成为中西合璧的结晶。于是我想起“建筑是冻住的音乐”(歌德语录)在他的画里可见。音乐和建筑学的时空感交错,是他绘画的创作翘楚,也丰富了绘画的意蕴。
艺术绝不是装饰品,也非一张纸质上的景观,而是艺术家艰苦出真的过程,它是风景的,着实是风景的生命力。同样是花力,而芬芳的生命力更尤为重,其艺术价值不是金钱多少能比重的。高度的艺术作品是无价的瑰宝,内在的文化含量促动。
人类文明,趋向于美,经典作品委实是爱的大境。安老师的艺术环境中潜藏着他的珍惜,他空明的觉心。他的艺术大观凸出“我中无人”的艺术生命。
然而安老师欣赏表现主义、印象主义、也欣赏立体主义等多种流派,中国传统艺术格局是它的立足点。原野上一朵花代表不了一种,一种花是代表性而独立存在。艺术家,总是突破规律而有前程。
我学习了安老师的作品,感觉他在执着于遵从,强化它的艺术环境建设。真正的艺术家无意中把自己的晚年倒退于童化。其实杰出的艺术家不同的人。同样有一个共同义务,使自己的艺术具有真善美极致的意向,使自己的作品能把人类灵魂环境维护在儿童时代。无疑比他们收获任何一种荣誉而自豪。他们更希望有童心的作品,作品中潜在的初心。安老师继而沉默,执着无悔,而他的作品始终没有长大,只有初心安在,方有远致,可见他画中的话,语重心长。他故而沉默,沉默是什么?读者老师们十分清楚。
安平安先生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马有常,回族,祖籍西安市。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先后任媒体主任编辑,记者,著名的作家,文艺评论家,批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