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读《答友人》(七律)
——品读毛泽东诗词感悟之十二
文/傅少森
渺缈天穹仙子娆,层峦叠嶂雾云飘。
彩悬万里群芳翥,梦寄千重故土遥。
水远山高今度越,江腾日丽再歌骄。
芙蓉盛艳迎诗客,满目红霞耀宇朝。
附原作《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简要解读:
这首诗是作者1961年写给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的同学、老友周世钊等3人的,手迹原题为“答周世钊同学”,后改为“答友人”。周当时任湖南省副省长,解放后与作者信件来往颇多,并有诗词唱和。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作者自己回答:“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伴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而‘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的解释却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以上引自《在毛东身边读书》,此文载于1978年12月2日《光明日报》。所以这首诗的主题是写友谊与爱情以及对故乡的无尽眷念。
首二句作者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次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早年妻子杨开慧烈士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接下来两句诗人从忆念之情转入对祖国欣欣向荣的感奋之情:困难之后,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末二句诗人再度缅怀故乡,并激励故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黎明般的辉煌。
作者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有创造性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神驰寰宇,目空今古。既有以其如椽的健笔,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用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唯其大小结合、巨细映衬,才创造出如此豪气干云、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2024.7.19.)
作者简介:傅少森,安徽合肥人,长期从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高级职称,著述数部,业绩与诗词联文等作品多有获奖及入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