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标对表
文/秦绍恒
天,真的很热。
六月的南方已经逼近“酷暑”了。
安生却不得不在纠结中系上领带,穿上西装,走向会场。
昨天的通知明确规定:今天的会议与会人员必须着正装,即深色西装外套、白色衬衣、系领带。
没走几步,就有点冒微微汗。
好在会议室并不是很远。
刚推门迈进,就立即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凉意扑面而来,那叫一个舒服啊!
想来,会务人员早就提前许久,将空调全开猛吹了。
渐渐人员到齐。济济一堂,西装革履。
虽然室温已有所上升,但好在还能将就。
看来,空调的制冷效果还是可行。
安生不时望着主席台上的那一溜人员,一个接一个盯着稿纸不紧不慢地絮叨着,既明白又不明白召开这种会议的意义。
明白的是——
这或是游戏规则,是天大的政治任务;是自己这一级的组织必须要“对标对表”上级组织的“表态站位”,行话叫“保持高度一致”,也是自己这种人工作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社会这一幕幕剧情中,一些人在一定的时候必须要郑重其事饰演好的角色,也是一种身份或者资格的象征。否则,就是“不成熟”、“不讲政治”,是会很快就被排除出去的。
不明白的是——
这种从省、市、县再到乡镇一级都大同小异的会议,为什么非都要越级扩大参会人员范围?那阵势好像是越大越隆重越重视。
有了网络视频这个现代高科技传媒设备,真真是“祸害”了不少人。
最倒霉的当是最基层这拨人。
尤其如出一辙的报告,真的很让人昏昏欲睡,既或是再重要再严肃的“精神”,被这样一折腾,总还是会莫名生出许多的“抗力”,主观能动性或会消磨殆尽。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质疑“过多则滥”的道理!
只是与“对标对表”的政治利弊一番计较,“滥”几个会又算得了什么呢?
翻来复去的,特么的不就成了“戏”么?既然是“戏”,那就看呗!
安生却知道,自己就从来是靠下发的纸质资料来“领悟”的。
一则容易看清看懂,不被“南腔北调”的方言硌应。
二则不需要耗费那么长时间,不受“慢条斯理”的刻板诵读煎熬。
三则更重要的是坚信台上那一溜人不敢有一字一句偏离文件或讲话稿的;也不会有多少结合实际凸显自我观念的即兴发挥。
那么,又何必费心巴力地听呢?
但,“与会人员都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小结总会如是肯定。
事实上,在全覆盖的监控下,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暴露“看手机或讲小话”等失格行为。
毕竟要有一定的素质嘛!毕竟都是“懂味的人”吧!
而且,间或还会有核心人物抽查“监控视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谈话”,甚至“通报”。
也曾遇到过一个“绝妙”的人,总会在小结前,含笑抽那么几个“特别的”答答问。没承想,那段时间效果却是奇佳。
如此,有持笔不时在材料上比比划划的。
有伏案不时在笔记本上抄抄写写的。
特别是有“情商高的”还会配合着关键人物的语调与目光,不时做颔首等状。
安生倒有自己的“绝招”,先自主将文稿浏览完,重要处做上记号。
而后,便从一大堆材料中很容易就能找出一些空白纸,一边默写近期感兴趣的诗词名句,一边韵味十足地修练某些字。
那模样,妥妥的一个“奥斯卡金像奖”。
好在能避免因百无聊赖,而至走神,发生诸如瞌睡之类有损形象的小动作。
也才不至于枉费时日,糟践自己,得丝安慰。
而今,安生却盯着报告上重重划着横线的“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种“笑意”!
呵呵,一边人为升温,一边机械制冷,是哪门子“过紧日子的要求”啊!
当然,这么丁点电费也许算不了什么。
但,多少种可能不都是从这么一种“点滴”开始的么?
此时此刻,又有多少个“算不了什么”就在这样一幅“理所当然”的无所谓中略过?
当这样一种“无所谓”渐渐成为一个社会的悠然自得时。
我们还能如何?
仅仅因为“对标对表”,仅仅因为数日前还是偏北方的上层组织召开的会议就是如此要求的……
难道就没有人考虑到“时过境迁”——
难道就没有人深思过要“因地制宜”——
难道就没有人知道机械执行“对标对表”,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单“照搬照抄”——
或许,有的人权衡利益得失,不敢想!
或许,有的人缘于惰性使然,不愿想!
或许,有的人已习惯成自然,不会想!
安生想,万一哪天位高权重的某些同志突然“鞠个躬敬个礼”,或者再郑重其事地弄出其他什么仪式……
那是不是又要呼啦啦地突然掀起一幕幕多么“滑稽”的场景?
在理性与“对标对表的坚决执行”若干次对决中,世人又曾有多少信心坚守!
人类的自我警醒在临事之时总会姗姗来迟。
唯有赋予更多的人说真话的勇气、真说话的机会……
我们才会有更纯粹的理性思维和至善至诚的创造实践。
社会也才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好在我们还有“实事求是”——
好在我们还有“与时俱进”——
我们期待!
我们坚信!
作者简介:
秦绍恒,笔名:子恒。作文有感直抒,偶有发表,然多自娱,自知道行浅微,离中庸尚远,不敢过误。因缘于专业研究,较关注乡镇生活和农业农村发展“气息”。基于专业,关注农业,立志经济,愿以经历中的点滴以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