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8月1日,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景阳镇,一座庄严而肃穆的“徐肇基将军故里碑”,正式落成。这不仅是对一位杰出军事将领的崇高致敬,更是对那段烽火连天岁月中无数英勇牺牲者的深切缅怀。
历史的回响
徐肇基将军,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镌刻着光辉印记的名字。他的一生,是奋斗与奉献的一生,是忠诚与担当的生动写照。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挺身而出,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徐肇基将军的事迹,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勇于担当。

故里碑的落成
选择8月1日这一特殊的日子落成故里碑,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徐肇基将军个人功勋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献礼。故里碑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体现了庄重与肃穆,又不失时代感。碑身镌刻着徐肇基将军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以及后人对他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铭记与传承
在故里碑落成仪式上,来自景阳镇西山底村的群众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将军。他们通过献花、默哀、宣读祭文等方式,表达对徐肇基将军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同时,这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年轻一代在缅怀先烈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展望未来
徐肇基将军故里碑的落成,不仅是一座物理上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牺牲的先辈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在景阳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肇基将军故里碑巍然矗立,它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在缅怀与传承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徐肇基故里碑
徐肇基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将军。1918年9月28日出生于洛宁县景阳镇(原西山底乡)西山底村。早在1932年上学时,受党的影响参加了党的地下活动。
1937年7月,徐肇基同志怀着抗日救国的心愿,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194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历任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晋西事变、豫西新区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教导员、团政委。参加过曲沃、吕梁、晋南、皖西、襄樊、陕南、淮海等战役。尤其是1947年8月,在解放洛宁城的战斗中,他亲自指挥部队一举解放了洛宁县城,为全县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后,徐肇基同志历任55师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陕西军区副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大巴山剿匪、甘青藏平叛等战斗。
1962年,率部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亲自指挥部队打出了国威军威,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同他握手的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等全国主要报刊的头版头条,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敬仰。
徐肇基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8年,享受副军职待遇。1988年,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徐肇基同志长达55年的革命生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他戎马一世传奇一生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