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征文061
道洼:踏平坎坷成大道
李 皓
地处莱城西北32公里、镇政府西北15公里,东临香山,西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现隶属于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的道洼村,是一个拥有土地422亩、山场2200亩,人口只有445人的小山村。自明朝初年建村以来,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坎坷一路走来,如今该村已经由旧时的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发展成为一个道路四通八达、村居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乡村振业的大道上,全体村民正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昂首阔步向前迈进。

道洼村村名的由来,与其所处地势有关。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焉姓由河北省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村边又有大道经过,故名道洼。又据村中焉姓老人讲,他们祖上是从杨庄镇的燕家庄迁过来的,最早来建村的是焉有明、焉有亮、焉有信亲弟兄仨。现莱芜区杨庄镇燕家庄村本名焉家庄,只因当年村中一书生进京赶考中举后,前来报喜的官差误将“焉老爷”错报成“馬老爷”,一气之下,族长便决定改“焉”为“燕”,昔日“焉家庄”遂成今日“燕家庄”。“燕”“焉”一家,只是道洼村人未改而已。因为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后来道洼村人又在数里外的三皇庄买下70多亩土地做林地。由此,三皇庄更名为焉家林,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现今焉家林村未有一户焉姓人家的原因。相反,道洼村的所有人家(除两位上门女婿外)则至今全部姓焉。
道洼,道洼,道路坑洼。自建村以来,世世代代的道洼人,吃尽了道路坑洼之苦,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上山下坡种地,村民们只能靠两脚步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种状况虽日渐有所好转,但毕竟没有什么大的改观。凡是进过城,走过南闯过北的道洼人,回村后都感叹不已。
让道洼人庆幸的是,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槐(大槐树)宅(宅科)公路要从村中通过,村里终于可以有一条像样的出行道路了!为此,村里40多户人家服从上级道路规划安排,痛痛快快搬迁,由此带动了整个村庄的规划建设。前后数年间,村民们按照村庄规划进行房屋修建,一座座新房陆续竣工。特别是槐宅路两边的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有实力的村民,还在路两旁建起了数栋样式新颖别致的二层楼,既方便了自家居住、经营,又大大地美化了村居环境。靠此带动,很快,这条宽十多米、南北长一里多的宽阔平展道路,不仅南通北达连接起了城乡,而且还成为了本村的中心商业大街。如今,村民们站在村里的这条主街上,望各种车辆南来北往,看各种山里特产运出村庄,别提有多高兴了。

借此道路改造的东风,为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1996年,村里又在村东的山上修建起了一条宽4米、长2400米的营林路,它北接南店子,南接姚家庄,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上山种地、收获。2022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不久,又借大王庄全镇乡村道路改造的良机,将这条营林路拓宽、延展成为一条总长10公里,既方便百姓上山耕种收获、又方便游客进山观光旅游的环山柏油“槐香漫道”。“真正的标准化建设啊!”每每开车在此旅游大道上漫行,人们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

道洼村旧有的一条主要道路在村西,此路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河上有一座东西走向的漫水桥,村民们要到村西的山坡上管理果园、耕种收获庄稼,都要从此桥上经过。可每年夏天的涝雨时节,肆虐的山洪总是将此桥冲得七零八落, 村里年年都要组织人力物力重新修复一次,既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又浪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头脑灵活的村支书兼村主任焉鹏,利用自己的人脉,借助上级政策优势,争取有关方面资金扶持,将此漫水桥改造成为一座高高耸起的坚固水泥桥。目前,该桥主体工程早已完工,时值汛期,滔滔洪水从桥下倾泻而出,一点也不影响村民们从桥上经过。下一步,村两委还将再度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将此桥主体工程向东西两个方向延展,让村民们过此桥时一路顺畅。
出行的柏油路,上坡进山的营林路,遇河架桥的通达路,都是一条条实在路,能方便村民的出行和生产,但要让村民们日子过得富足过得舒心,还必须要架起一座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体会得到的“干群连心路”。对此,以焉鹏为领班的村两委一班人没有忽视,他们从小处着手,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做文章,努力让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方便。
经过历届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村里在山上建起了多座水库、塘坝,虽扩大了水浇地面积,但库容还是太小,且通向这些水库、塘坝的道路也都不好走。为此,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对现有水库、塘坝扩容的同时,村里还打算逐步修通山上营林路与这些水库、塘坝和山间土地连接的小路,以期方便村民的农用机械、车辆进山沟到地头;村里的100多户人家445口人,除了在外工作和读书的,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了,常年留守在村里的只有165口人,且大都是老人和孩子。为了解除在外打工的青壮劳力的后顾之忧,村两委筹措资金,给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疏通建设了连网污水管道,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近邻村两委办公地点的原村小学,因教育改革学生合并到外地上学后,一直闲置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考虑到留守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这一现状,便充分利用这一闲置资源,将其改造成一处标准的“幸福院”,村里的老人们不仅可以聚在这里打牌、下棋、娱乐,而且还可以在这里洗澡、免费午餐。每当在这里吃上可口的饭菜,老人们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活了一大把年纪,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享受到这样的好生活!”
“道洼村是山区村,一直以来以栽植板栗、花椒、山楂等经济作物为主,兼顾各种粮食作物种植。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青壮劳力的日益增多,村里闲置了不少房屋。下一步,村两委打算充分利用这些闲置房源,因地制宜发展文旅经济,规划建设一批农村特色民宿、农家乐,构建田园民宿生活体,同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让村民无论外出打工还是居家经营,都能有收入。”谈及道洼村的未来,村支书兼村主任焉鹏在陈述了这样的打算后,胸有成竹地说,“只要踏实肯干,并能时时处处吃透用活上级有关政策,相信如今行进在坦途大道上的道洼村,一定会前程似锦的!”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退休前任某地级新闻媒体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执行主编,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附:
今朝杯“75华诞看今朝”主题征文启事
温泉花乡,生态商河——这是千年古县鼓乡商河的金字招牌;
兴业福地、宜居之城,这是全国千强镇、全国镇域经济500 强——商河县玉皇庙镇由来已久的两张金色名片;
济南今朝酒业、济南飞鹤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这是商河县“薪火相传,创新发展,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优秀企业代表……
75年风雨兼程,75年同舟共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从“站起来”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忆往昔,你我曾经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看今朝,祖国大好山河,岁月陈香。为庆祝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盛世今朝的风采,特举办今朝杯“75华诞看今朝”主题征文活动!回顾与祖国一同奋斗的岁月,回味今朝陈酿的醉美芬芳;分享与祖国一路成长的故事,传播盛世今朝的赤子情怀。期待您的如椽之笔挥洒最诚挚的祝福与赞美。
一、活动主题
“75华诞看今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二、举办单位
主办: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承办: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商河县玉皇庙镇人民政府
商河县作家协会
协办:济南今朝酒业 济南飞鹤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山东秋澄印象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3月31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邮箱、微信:王连勇 13210500123 shwyn.j431@163.com A05318478
诗歌投稿邮箱、微信: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