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丁邵阳充打手小人捅大事
林县长掌帅印三两动千斤
县政府所有班子成员都接到通知,新上任的代县长林枫要与大家见面。一个个带着想听听新班长第一次见面说些什么、怎么说的欲望,比以往更准时地赶到了政府小会议室。
通知的开会时间一到,林枫说:“今天是我代理县长后,第一次跟大家见面。组织上安排我来政府跟大伙儿一道工作,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忐忑,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大家知道,多年来,我一直在做党务和组织工作,从事经济和社会事业工作,我还是个新兵,再加上自个儿年轻,资历浅,经验少,所以,还望各位老兄多多补台。从我自己来讲,既然担任了这个职务,能不能成为行家里手不敢说,但主观上我会积极努力的。”
林枫说到这儿,把话锋一转,接着说:“当然,话还得说回来,既然我站在了班长这个位置,就得负起班长的责任。所以,对各位分管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我还真不能、真不敢睁只眼闭只眼。否则,全县人民不算我,全县人民也不算在坐的各位。”
林枫最后说:“今天,我只是跟大伙儿见个面,不谈论工作,希望大伙儿按照原有分工,尽心尽力地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我想,即使人代会之后,班子成员配齐了,县长分工也不会做大的调整。好吧?”
会开得很短。散会后,分管文教卫生的张副县长,走出会议室,顺脚跟进刚刚列席会议的政府办常务副主任葛贯寨的办公室,说:“来,给点儿稿纸。”
葛贯寨刚打开文件柜正要取稿纸,张副县长感叹道:“沾人儿就是沾人儿!”
“谁?”葛贯寨猛然停住取稿纸的动作,扭头问道。
张副县长答:“林县长呗!”他接过葛贯寨递给他的一叠稿纸,接着说:“你看人家在会上讲的那几句话,既谦虚、低调,又不失威严。这就是水平!”
正当方兴县人代会召开在即的关键时刻,梅花市委书记收到了一封来自方兴县的实名举报信,举报信直指方兴县委提出的将要在这次人代会上选举增补的副县长建议人选方金武。
方金武这段时间,不知怎的,麻烦事一个接一个。
半月二十天之前的一天,方金武刚回到家,妻子门淑娇就怒气冲冲地把一封信朝他劈头盖脸扔去,吼道:“看看你干哩好事!”
方金武一头雾水。他看了一眼脸色特别难堪的妻子,俯身捡起她朝他劈来又掉到地上的那封信,就势往沙发上一蹲,急切而充满疑惑地从已经开启的信封里抽出信来便看。信的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你老公已经把女乡长的肚子闹大了,准备伺候月子吧!”
一脸茫然的方金武,这时候,才顾上回看信封上的文字,试图弄明白信件的来源和出自何人之手。但是,他越看越疑惑不解。从信封上的邮票和邮戳可知,信是通过邮局邮寄的,信的投递去向和收信人,也正是妻子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唯独这发信人的地址却标注得令他感到蹊跷,恰恰是他所在的乡政府。他判断,这个落款肯定是虚假的。另外,从信封和信纸上的字迹还可以看出,写信的人故意隐瞒了他的本真字体。这说明,写信的人,即使不是我方金武太熟悉的人,也不会在我的视线之外,要不他就不怕让别人单凭字体便可知道他是谁了。至于信中所说的“女乡长”,倒是有个副乡长是女的,但方金武明白,纯属无中生有。
方金武正在思忖间,门淑娇把户口簿和身份证又是往他面前的茶几上一摔:“不好好过咱就不过!”
方金武正为被人陷害窝火呢,一听妻子这么一句火上浇油的话,厉声反喝一句:“你冷静点儿行不行?!”
门淑娇怒吼道:“你办了这缺德事,还让我冷静?”接下来一句更是声嘶力竭:“我冷静不了!”顺手拿起茶几上的玻璃茶壶,“咔”地一声摔在了地上。随着这声炸响,玻璃碎片满地乱窜。
这时候,方金武才意识到门窗都开着,这么大的声音传出去,影响多么不好!于是急忙去挨个关门窗。然而,门淑娇却不知为何越发夸强,一边喊叫着“关什么关?我就是要让人知道你办哩这好事”,一边冲向窗户动手去阻止方金武。
方金武顺势摆了一下被她拉拽着的胳膊,不料,胳膊肘触碰到她的胸脯,门淑娇更火了,吼骂道:“xxx!你还打我哩!”紧接着连哭带叫,吼了句“我不活兰”,跨上窗户跟前的凳子,就要往窗外跳。情急之下,方金武一把把她咧拽到了身后。碰巧,被窗户对面的那张单人床接住,没摔到地上。
方金武这一咧拽,门淑娇竟莫名其妙、歪打正着地被“制服”了,趴在床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方金武凭以往经验知道,一旦门淑娇这么平静地哭起来,再就出不了大乱子了,于是就离开那个小屋,到客厅里抽起了闷烟。
此时的方金武,还没有顾着接着去想信件的事,直为门淑娇这疯脾气感到极度无奈。
门淑娇这暴躁脾气,随她娘,尤其是那股劲上来了,跟疯了一样,谁都劝不住。与此相伴的,倒是她的勤快、干练和泼辣。方金武想来想去,长叹了一口气,在心里自我解劝着自己:“这婚姻,就如同一块硬币的两面,既然因缘成姻,谁都不能只选择对方的优点,唯有相互包容……”
过了一会儿,方金武见门淑娇已趋于平静,就回到那间小屋,同床坐在门淑娇跟前,耐着性子跟她谈起了心。方金武说:“我理解你听到这件事以后的反应。但是,咱都是有一定阅历的人兰,遇事得冷静。咱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兰,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嗷?我早就说过,除非有人政治陷害,我敢说你连关于我的风言风语都不会听到。为什么不会听到?因为我不是那种人,不会干那种事。甭说我自己不是那种人,不会干那种事,就连在大街上跟这种狗男女多说几句话,我就感到脸上无光。我说过,我最瞧不起两种人:一种是不孝顺老人的人,另一种,就是这种不论男女,在外面胡闹八滚的人。我真不拿这种人当人。”
说到这儿,方金武去客厅倒了一杯水过来,接着说:“像这封信的事,完全是栽赃陷害,制造家庭矛盾,说不定还有更不可告人的目的。遇到这事,咱们应当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分析原因,看看如何处理和应对。你说你今天这样儿大喊大叫哩,让别人听见,影响多不好!人家准说,既然他老婆就这样儿说,那他肯定是有这事儿。你说,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往头上扣屎盆子唠?可别再干这傻事啊!”
虽然,门淑娇在方金武谈话间一句话都没说,但方金武明白,这正说明她从心里头已经服了气。
这件事,闹到这儿,算是基本平息了。但方金武没想到,就在这件事刚刚平息不过十天半月、人代会就要召开的节骨眼儿上,他竟被人举报。这时候的他,虽然还没有真凭实据,但在潜意识里,很自然地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
常务副县长钱绍良和主管工业的副县长梁兆卓,两个人年龄和资历相当,到政府任职的时间也差不多。论对经济工作的熟悉程度,钱绍良不如梁兆卓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时间长。梁兆卓在任副县长之前,一直在工业企业工作,是从操作工、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再到厂长,一步步熬上来的,尤其是担任厂长以后,不但对本厂的全面工作负起了责任,而且外部跟各家银行和财政、税务、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的交往也日益增多,积累了不少经验。论现任职务,虽然俩人都是副县长,但钱绍良是“常务”,县委常委,是政府的“二把手”,职务比梁兆卓高。
对此,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相互关系处理得很微妙,还算融洽。梁兆卓,虽然内心对钱绍良有些不服气,但由于他平时为人处事就比较谦逊、低调,所以,工作上也不失对钱绍良这个“常务”的尊重;而钱绍良呢,甭看平时在别人面前,往往难掩其居高临下的傲慢,称呼上也习惯直呼对方的名字,但对梁兆卓,他的目光却是平视的,说话也不再像跟别人说话那样盛气凌人,多是交谈、商量的口气。
对这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自然保持的互不伤害对方“软肋”的“默契”,管人、用人、研究人出身的代县长林枫,心底透亮得很。在他看来,这两个人所处的位置和分管的工作,都举足轻重,维护好这两个人的团结,就维护了政府班子团结的大局;维护好政府班子的团结,就奠定了做好政府工作的基础。所以,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极力维护着这种“平衡”。
有人评价说,善于“四两拨千斤”的林枫,往往只是通过一些“小事”,便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林枫在对钱绍良和梁兆卓的称呼上,总是称“老钱”、“老梁”。按林枫的想法,这样称呼,看似事小,是想传递这么几个信息:首先是让他俩从他对其他班子成员直称名字的对比中,感受到他对他们二位的尊重,或者叫看重;其次是表明他对他俩是平等相待的,暗示他们也应该搞好团结,平等相处;第三是让其他班子成员从中也受到启发,同频共振,促进政府班子整体凝聚力的形成。体现到工作上就是,在研究工作和讨论问题时,林枫让钱绍良和梁兆卓都能感受到,他对他们的意见是同样重视的。
仍住在“中南海”、始终关注着方兴县政治形势的那几个退休老干部,依旧跟往常一样,习惯集中在原政协主席老高家,就茶侃大山。由于都是从政界退下来的,政治话题总是他们的优先侃项。尤其是当县里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前后,侃兴更浓。这不,几个“老头儿”谈来扯去就谈到了林枫。
这几个人,甭看岁数大了,耳朵还是挺长,就连林枫怎么称呼政府班子每个成员,如何处理跟他们、尤其是跟钱绍良和梁兆卓的关系,这样的信息就能听到。刚加入到这个“团队”两三个月的县经委原党委书记老焦,颇为感慨地说:“论用人,林县长这主儿,甭看年岁不大,那还是个高手。”
“对,咱班儿老焦跟林枫接触比较多。”老高说了这么一句。
“你看,”老焦接着说,“人家林县长那样称呼绍良和兆卓,那样处理绍良和兆卓的关系,按管人用人说,那是上了讲哩!那叫‘平衡术’、‘制衡策’!”
“就是权术呗!”原纪委书记老李紧跟着说道。
老焦说:“你说哩这,也对也不对。”
“嗨!”李书记说,“实际就是这么回事儿。”
“要不说你说的也对嗷!”老焦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当正头儿哩,主要职责是出思路、用干部,业务上不一定非得是内行,能管住人、用好人就行。”
“管人用人,可是一门学问。”高主席对老焦的话表示赞同,他接着说,“有的人,虽然对具体业务不太懂行,但人家身为'一把手',能把你副职和下属摆置得服服帖帖哩,都愿意给人家干,这就是本事。”
举报方金武的信件,是寄给梅花市委书记的,市委书记看过后,当即批转给了市委组织部的曹部长,让他通知方兴县委,尽快把问题调查清楚。
方兴县委书记马贵增接到曹部长的电话后,叫来组织部长郑钧力,让他亲自去市委找曹部长把举报信取回来。
曹部长把信件交给郑钧力后交待:“要尽快查出举报内容的真伪,要快,因为牵扯到副县长增补人选的确定。”
郑钧力在返回方兴的路上,详细阅读了举报信的内容。举报信的署名人是:方兴县城关镇春江预制板厂厂长丁绍阳。郑钧力一看这是一封实名举报信,心情不免有些沉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方金武能否顺利成为副县长候选人的问题,一旦问题查实,方金武的候选人资格将被取消,无疑给施勇勤提供了机会。郑钧力把信看完后,仍拿在手上,沉思良久,内心感到矛盾。一方面,凭对方金武的了解,方金武不会做出这种事,至少不会做得这么糟糕;另一方面,这是实名举报,虽然他不认识这个丁绍阳,但真要有这个人的话,举报内容的基本可信度恐怕是有的。
为了尽快弄清真相,郑钧力决定先通过方金武本人了解一下情况。
方金武接到通知过来后,接过郑钧力递给他的信,打开便看。信中写道:“当时,他定(订)这批货(的时候),我就要他交一部分定金,他说那么麻烦干骂(嘛),赶把货拉完一起算不豆(就)清劳(唠)。都是熟人,我也没硬要他交。谁知道,拉完货,好长时间不理这事了。我去找他要钱,他赚(嫌)我去了,说我坏了他的名声,不但不给,还说闫(阎)王能短了你小鬼钱傲(吗),用你那板,是看起你来了,你说气人不气人。以后再去找他,他让门岗挡住不让进。短我的钱不给,他倒成了爷爷了,这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
看完信,方金武发现,后边还附着当时由他签名的那张订货单复印件。
当天下午,方金武就带上钱去找丁绍阳结账,不巧,丁绍阳没在。第二天又去找,还是没在。方金武有种预感,丁绍阳十有八九是故意在躲着他,甚至是拖着他,不让他销这个号,让他继续背着这个黑锅,到不了时候甩不掉。
“怎么办?还通过施勇勤?”
方金武想来想去,没别的好办法,便去见施勇勤。见了施勇勤,一提说这事,施勇勤却反问他:“你不是把账结唠?”
方金武不知道施勇勤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有道是:良善疏防圈里绕,无端肇惹满身骚。若非往晌图时便,岂有今朝似烙焦。
欲知方金武后事如何,请看下章。
《脚印》第三十四章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726836.html&#zanshang_list
《脚印》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