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醉:八一军旗红·我的伯父李桐树
——八一“建军节”专访西安市政协委员李醉
文图/阮中华

题记:
李醉委员的伯父李桐树,是我国著名军旅作曲家,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正军级),长期担任首都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电影《地雷战》、国家仪式用曲《葬礼进行曲》,还有传唱一时的《这天下是我们的》、《朱总司令下命令》《女英雄刘胡兰》等歌曲,曲作者就是李桐树。



李桐树1924年11月生于河北束鹿,2014年6月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长眠于北京八宝山。

八一“建军节”,中华意不尽网专程采访了西安市政协委员李醉,李醉委员向采访组深情讲述了伯父李桐树的光辉军旅生涯。

李醉在北京军区车道沟干休所看望89岁高龄的伯父、中央军乐团团长(正军级)李桐树、伯母唐柏青。

李桐树(1924.11——2014.6)
一九三七年参军,一九四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作曲家、国家礼仪用曲《葬礼进行曲》作者。长期担任解放军军乐团领导工作,为我国军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副总指挥、总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游行总指挥部首席专家。
1955年至1969年,长达14年在首都“五一”、“十一”大型庆祝活动中担任联合军乐团副总指挥、总指挥。

李醉与伯父李桐树在北京车道沟干休所。

伯父李桐树1924年11月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军旅作曲家。1937年参加抗日人民自卫军。1939年初毕业于抗战学院,分配在八路军贺龙120师战斗剧社。1943年被评为晋绥军区模范文艺工作者,出席了晋绥边区的群英大会。

1946年,伯父李桐树赴华北联合大学师从李元庆老师进修大提琴。1954年赴上海军乐学校教员预备学习。1958年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61年毕业后返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继任原职。历任宣传员、音乐组织、少年艺术队副队长兼音乐教员;西南大军区军乐检察员兼军乐队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团长、军乐学校常任副校长;并担任首都联合军乐团总指挥。

李桐树担任解放军军乐团联合总指挥,尼克松访华欢迎仪式。

伯父李桐树(右)、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中)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家中汇报工作。
李桐树代表作管乐合奏《葬礼进行曲》,创作于1947年,新中国成立,被国家定为国家正式仪式用曲。

为创作协奏曲《女英雄刘胡兰》,伯父李桐树第二次到刘胡兰的家乡采风。图为伯父李桐树(左三)和刘胡兰的母亲(左二)合影。

伯父李桐树战斗剧社儿童演剧队队员高宝成在电影《上甘岭》中饰演八连连长张忠发。

上世纪60年代,周总理出访非洲,答应帮助他们的文化建设。李桐树授命为原索马里共和国改编国歌。原曲政府后确定为《召唤曲》,作为召开群众大会时播放的专用乐曲。

伯父李桐树在贺龙120师战斗剧社(1938年延安)

李桐树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首都联合军乐团总指挥。创作了许多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歌曲和乐曲。
伯父李桐树创作的歌曲《保卫世界和平》、《朱总司令下命令》、《这天下是我们的》、《坚决捉住他》、联唱《歌唱英雄黄继光》、双簧管协奏曲《女英雄刘胡兰》、电影音乐《地雷战》、交响诗《风暴》等。

伯父李桐树到刘胡兰的家乡采风。图为伯父李桐树(左三)和刘胡兰的母亲(左二)合影。之后伯父李桐树创作出了协奏曲《女英雄刘胡兰》,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作品。

伯父李桐树创作的交响诗《风暴》,是一首融合大自然巨大威力和世界政治势力斗争的极致作品,从1964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支援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民斗争大游行首场演出后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保留曲目,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喜爱的作品之一。
该曲先后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中日青年大联欢、首都第一届交响乐之春大型音乐会的演出。

1970年代初,伯父李桐树(图中右侧一戴眼镜者)与创作员们挑灯夜战,进行音乐创作。


1960年为配合外交工作,伯父李桐树受命于外交部和总政文化部,与李延生一起为索马里共和国改编国歌(1960-2000版),并提出意见。原曲后被索马里政府确定为《召唤曲》,作为召开群众大会时播放的专用乐曲。


1999年建国50周年之际,伯父李桐树被首都国庆群众游行总指挥部聘为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总指挥部专家。200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建团5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工作中,担任刊物《军乐礼赞》编委会副主编。


《贺龙与战斗剧社》
余秋里/题

在贺龙元帅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筹备中,伯父李桐树组织参与了《贺龙与战斗剧社》书籍出版,发表了《传口令》、《战斗音乐工作浅谈》、《去搞一个像样的乐队》、《一场不寻常的演出》等历史题材的文章。

既是“老八路”,又是中央院作曲系毕业,李桐树长期负责军乐团业务领导工作。70年代初,为配合国家礼宾与文体活动恢复活跃,其领导和组织创作人员创编了一批典礼仪式进行曲。从此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借用中外其它乐曲代替的局面。这些乐曲一直延用至今。


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管弦乐队首席指挥吕嘉回忆道:多年前吕嘉在音院附中开始学指挥的时候,要求辅学一样乐器,他选了大提琴,于是回到军乐团院里和子弟刘惠萍一起练琴。彼时来指点的是他父亲吕蜀中和军乐团的另一位领导、老提琴手李桐树。

1955年至1969年,伯父李桐树分别担任“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大型庆祝活动的联合军乐团副总指挥、总指挥,并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李醉委员说到,伯父李桐树13岁参加革命,,一次八路军的队伍夜晚来到河北束鹿县村子里,第二天家里人就找不着他了。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骑着大马,穿着军装回到家乡,母亲喜极而泣。
伯父李桐树在根据地抗战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贺龙120师“战斗剧社”。1945年到华北联大音乐系学习,系主任是为《东方红》编曲的李焕之和写《团结就是力量》的卢肃。他的大提琴老师是李元庆。1958年,在上海军乐学校任教的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随后一直在军乐团工作。

战斗儿童演剧队自1940年成立至1942年冬,历时两年多,它诞生于根据地的战火硝烟中。据统计,他们演唱中外歌曲和自己创作的歌曲45首;创作演出的舞蹈4个、表演独幕儿童话剧8个、歌剧1个、童话剧1个、活报剧两个;单独组织演出48次、联合演出4次、参加音乐会演出1次,为抗战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伯父李桐树在贺龙元帅的120战斗剧社,还想了很多办法修理乐器,被大家称为演剧队乐器修理师。1943年,部队还举办了李桐树的发明创作展览会,并授予他晋绥军区的模范工作者称号,出席了“晋绥边区的群英大会”。

1942年春,伯父李桐树随120师战斗剧社儿童演剧队西渡黄河,先是到达陕西绥德县,在那里安营扎寨,进行整顿,准备去延安表演节目。
到延安后的第一场演出是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驻地桥儿沟进行的,“鲁艺”的专家们肯定了李桐树及队员们的演出,同时也给予他们很多有益的指导。最令队员们难以忘怀的是这年秋天在杨家岭中央礼堂的演出。那天晚上,演出开始前几分钟,伯父李桐树及队员们才得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要来看他们的表演,队员们的脸上顿时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趁着演出空档从舞台的幕布后边,仔细地看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人,在当时能这样近距离地看到毛主席、朱总司令,伯父李桐树觉得是最幸福的事情。

120师战斗儿童演剧队被誉为“不扛枪的革命队伍”!



伯父李桐树忆及革命峥嵘岁月。








李醉向伯父李桐树考证军乐团老照片资料。




伯父李桐树、伯母唐柏青向侄儿李醉讲述夫妇二人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




































建国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总的军乐队,在开国大典上演奏的军乐团,是以华北军区军乐团为主临时凑集的。后来几次典礼,依然是临时把各军区的军乐队集合起来,组成联合军乐团演奏。
到了1951年的国庆,毛泽东在庆典上看着天安门城楼对面的演奏队列忽有所感,对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天安门广场又这么大,应该成立一支千人的军乐团才相称。”于是,有了成立全军的正规的军乐团的设想。

军乐团的创建筹备是从1952年开始的,主持总参工作的聂荣臻亲自过问了军乐团的组建情况,并指示把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军代表的罗浪,调到北京出任军乐团团长。
1952年7月10日,军乐团正式成立,全称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军乐团”,人员共有1000多。中央政府专门批了80亿元建团费,其中40亿元购买乐器,40亿元用来在北太平庄一带盖军营。那时的80亿元,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80万元,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刚成立的时候,在多数人眼里,军乐就是庆典上烘托热闹气氛的,以欣赏的心境看军乐团演奏的,当时还真不多。因此,除了军乐团自己有个一定要建成能走上国际舞台的一流专业乐团的目标外,确实有些人,根本没有把军乐团当做一个不可或缺的正规乐团看待。
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还出过这么一桩事:有人向毛泽东主席建议,说咱们中国的国乐是民乐,传统乐器是筝瑟笙箫,因此建议国庆典礼用民族乐器演奏民乐,摒弃用西洋管乐的“千人乐团”,重组一个千人的民乐团担负司礼庆典演奏任务。

后来这个千人民乐团还真组织起来了,锣鼓唢呐叮叮咣咣地练了一气。但在国庆典礼时,并没有让他们取代原有的军乐团,而是让他们组成了一个方队,和游行队伍一起走过了天安门。
是毛泽东否定了那个提议,他在全国音乐周期间对音乐工作者的讲话中说:咱们的军乐队,还是用西洋乐器,不必敲锣打鼓吹喇叭。毛泽东的这个指示,保住了军乐应有的特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涌现出一批国内一流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实现了当初走上专业艺术舞台的理想。
60年代,由当时军乐团团长李桐树创作的《交响诗——风暴》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周恩来陪同来访的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到场观看。他听完演奏,带头起来鼓掌,并指示以后在人民大会堂的重要演出,一定要有军乐团的节目,要演《风暴》。

国庆50周年大典阅兵,受阅徒步方队横排25人,打破了世界上从未超过20人的记录,每个方队整齐而精准地在8分30秒预定时间通过天安门广场,创下了世界阅兵史上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和检阅过程中不曾中断的军乐演奏密不可分。近3个小时的演奏精确地控制在一分钟116拍,这也正是受阅部队行进的节奏。然而人们不会知道军乐团与方队达到默契,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碰撞与磨合的。


伯父李桐树音乐代表作有:歌曲《保卫世界和平》、《朱总司令下命令》、《这天下是我们的》、《坚决捉住他》、联唱《歌唱英雄黄继光》、双簧管协奏曲《女英雄刘胡兰》(合作)、电影音乐《地雷战》(合作)、交响诗《风暴》、管乐合奏《葬礼进行曲》等。


李醉委员伯父李桐树,伯母唐柏青在北京车道沟干休所。



敬爱的伯父李桐树大人千古!
李醉 于2024年八一建军节
编辑:记者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