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墨熏寒舍时(外一篇)
宋今声
早先年身处贫寒之境,每到年终岁尾,面对年年依旧的冷屋陋室,缺吃少穿,心中不免生出几多感叹;虽然经年穷读不已,无人理解,赞助者寡,非议者多,新书读旧一本本,墨熏寒舍一年年。
那时候不要说读起书来时而缺乏中断,就是写起字来也是经常纸张窘迫,无以为继;本应当源源不断的一瓶蓝墨水也难以肆意尽可。然而,又不忍眼前那早已秃了尖的蘸水笔无墨水可喝,于是,便拿着省下来的钱到供销社买来廉价的墨水片,用水化开装进瓶子里,再用蘸水笔蘸着写字。为了多化一些墨水,宁可清淡一些,也要多加些水,为的是能够多使用一些时间。
万物都有自己的大道至理。墨水也是一样,不论深浅,一定能够满足书写者的宿求。浅淡的墨水并没有辜负我强烈真诚的文思遐想,同样能够使我的头脑里在笔动之前的所思所想,顺然有序地流于笔下,丹青虽淡,不负情浓。
用单一色调的笔触描写早已构思好的和随之发挥的五彩斑斓、思维星空,是以书写文字为乐趣者所独有的抒发手段,它不同于画家,他们需要五颜六色,需要不同色彩乃至根据临池泼墨所需,还得进行勾兑调色,以描绘不同的深浅浓淡和虚实远近;又不同于书法家所用的墨汁,行云流水,圈点飞白,需要浓淡和濡,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一个钟情文字,但是,始终没能够写出一手好字的文学爱好者的亲身感受。
信焉。在风云变幻中能够始终盯住既定目标而目不转睛,就不会在一年四季前行的步伐中踉跄失迷。在时光的拐弯凸凹处,几经徘徊,几番折磨,时而踽踽,时而蹭蹬;又几经忍耐,几度坚持,终于走出了光阴的湿寒地带,来到了岁月的阳光灿烂、风景旖旎的自由天地。
于是,我终于告别了褴褛与饥寒,抛却了拮据与窘迫,在自己的意向里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温馨书房“敬足斋”。在这里,尽管孑然常相伴,孤独不离身,但是,宁静快乐,舒心随便,却是随处可见。没有自言自语的习惯,自然就成了生活的哑巴,但不耳聋眼瞎。犹如独自一人耕种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有话要说,就说给自己的心灵听吧。
没了寒舍,墨熏愈浓。于是,每当辞旧岁、迎新年之际,便油然而生“书读数卷不知倦,墨熏书房又一年”之感慨。此时之墨,已不同于昔日艰苦之墨,碳素笔随便用,钢笔水尽情汲取,然而,写读书笔记及行文做提纲用笔,真正地进入写作状态,已经不再用笔而是电脑了。在电脑上写文章虽然不使用墨水,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味到浓郁的墨香来。这可能就是只有倾心于文学与文字的人所能感悟到的一种禅意境界吧。
如今的墨熏,已经没有时间的概念了,吃在嘴上、走在路上或者进入卫生间里,哪怕是已经躺在床上,脑海里一经产生思绪的波澜在不停地冲击着“如果”与“就是”、“因为”和“所以”的岸边,灵感来了,随即起身,来到桌前,拿起笔来,奋笔疾书;随着那些源源不断的轻重笔触,驰情上下,左右流之,又开始了尽情地耕耘灯下的辽阔沃野、徜徉于梦里快乐的今古水乡。当赋者赋,可文则文,能诗则诗。此一夜星光灿烂,睡意全无。当此之时,快慰与享受、悠然与自得,也就随之而来了。欣然收笔之际,又是一个案头金秋之时,欲望与情趣、独得与享乐,尽在其中矣。
二、心存感激
“感激”是什么?“感激”是“吃水不忘打井人”、“乌鸦有反哺之举,羔羊有跪乳之义”。没有“感激”,就难免频频出现虚假与欺骗、屡屡发生口惠与谎言。
南宋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中写道:“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由此观之,“心存感激”,并非儿女之情,乃是功成业就之机枢,安稳妥帖之关键。
没有“感激”,定然孤寂;看似安静,实则孑然。“心存感激”是一种诚实宽厚的立世态度,是一种平凡崇高的交往品德。“感激”之水,汩汩不断;道德之源,永无干涸。
对父母“心存感激”是大感激。因为我们的百骸血肉之躯是父母给的,是他们缔造了我们。没有父母,世上就没有我们苦苦追求的足迹,人生路上,就没有一次次冷静思考与反复斟酌;关键时刻,就没有存留去就与远近选择。倘若我们是一叶扁舟,父母就是大海;如果我们是风筝,父母就是那根连接风筝的结实长线。时刻“感激”父母,并非就是生日的甜蜜蛋糕,逢年遇节的那点见面礼、心思钱。对父母的“感激”,是寒舍早晚的“热被窝”,贫困之时的“果腹饭”,天气寒冷的“破衣衫”。对父母没有“感激”之情,对同胞焉能尽施体恤之意?对同胞没有体恤之意,对冻馁岂能施以怜悯之情?
没有“感激”的家庭,与畜舍无异;缺乏“感激”的同伴,不如手中的一根榆柳拐杖。
对他人“心存感激”,因为他们给了我们一次次关照,给了我们一次次际遇。当我们迷路的时候,我们要“感激”指点迷津的人;当奔波路上饥渴的时候,我们要“感激”设坐施舍的人;当我们一时不慎陷入泥潭的时候,我们要“感激”援手施救的人。我们跑了很远的路,办一件急事,办成了而且顺利而归,从开始到结束,便有了一连串的“感激”,因为你没遇到刁难,没遇到推诿,没有遇到欺骗。
心灵府库不可须臾空虚,“感激”越多,就越富足,因之而拥有豁达与坦荡,自若与坦然。得到帮助之时“心存感激”,在别人遭遇困厄之时,就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蒙受苦难之时“心存感激”,就会期盼同情,倍加珍惜友谊,在自强不息的路上又走出了坚实一步。应当及时“感激”而没有全额兑现承诺,便留下难以抹去的愧疚与遗憾,因为欠下了道德债务,而不是百八十块钱,或者一壶茶水,一顿酒饭;各种债务,要及时偿还。
对生活“心存感激”。“感激”故乡容纳了我们,“感激”故土养育了我们;“感激”院落收留了我们,“感激”屋宇栖息了我们。
面对村边那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河,我们应当“心存感激”,因为它曾经在春天里给了我们两岸花红柳绿,曾经在盛夏里洗涤了我们身上的泥土,曾经在深秋里漂载过我们的丰收果实,曾经在隆冬里给了我们愉快滑行坚冰。
面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更应当“心存感激”,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希望播种,让我们知道了艰辛的价值,苦干的分量,自尊的来源,宽裕的根据。
2024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