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相通 文心交融
六汪文联学习交流活动纪实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新时代文艺创作水平,更好地挖掘传承本土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7月30日,冒着高温酷暑,六汪文联部分骨干会员与有关领导和文艺顾问到徐村和成才书院进行学习交流。

参加活动的领导、文艺顾问和特邀嘉宾有:六汪镇党委纪检委书记丁学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灵山书院院长、著名军旅书法家杨成才,青岛军创书画院副院长、青岛楹联协会副会长、西海岸新区楹联协会主席李同明,青岛观海新闻特约记者、著名作家摄影家宋旭光,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青岛集报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见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诗歌学会会长、六汪文联党支部书记、主席张存民,六汪文联顾问明振星,六汪文联副主席陈道俊、宋连富、李清湘、刘玉玲、殷国辉,六汪文联党支部副书记 、秘书长陈世林,六汪文联副总编辑释宝红等。
在王台办事处徐村党建活动中心,孙见东会长引领参观了余玮书院、美术馆和见东连体报馆,并进行了现场讲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珍贵作品,一个个特色小院,无不反映出徐村文化的博大精深。该村党支部书记韩宗祥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同时,引进文化产业,打造文旅品牌,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吸引八方宾客,极大提高了村庄知名度,为村民增收致富打开了通道,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样板村,打造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被誉为“红色笔杆”的著名作家余玮,先后出版了反映领袖生活的红色文艺作品一百多部,陈列馆内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字里行间抒发了对领袖的敬仰和热爱。开卷奉读,如沐春风,更深入地领略了领袖的人格魅力和博大胸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
在“见东连体报馆”,孙见东会长现场讲解了他所收藏的近万件报纸珍品,展厅内展出了近千张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报纸,尤其是罕见的连体报,所记载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既有观赏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让人陶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忘返,深受启迪。
在红石崖办事处北马连村,红石崖办事处纪检委书记王颖颖、组织委员张运金、村党支部书记杨斌专程陪同参观了“成才书院”,并进行了座谈。丁学敏书记对各位领导的接待表示感谢!张存民主席汇报了六汪文联成立五年来的文艺创作历程,并谈了学习交流的深刻体会。
六汪文联艺术顾问杨成才先生陪同参观了成才书院,并现场进行了讲解。
“成才书院‘’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北马连村杨成才先生祖屋,在红石崖街道党委、政府和君塔山路社区支持下,及北马连合作社党支部、村委会的倡导关怀下,杨先生以浓厚的家国情怀,故乡情结,发挥自己的优势,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回乡创办。
杨成才先生1976年入伍,从戎30余年。曾任正团职政委,上校军衔。从事文化宣传工作40余年,研习书法近50年,文武兼修,德艺双馨。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及中央党校法律专业。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检察官文联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2006年转业回到新区,历任检察院二级调研员、文化局副局长等职。2017年退休后笔耕不辍,奉献出了祖居地开办了‘’成才书院‘’。为父老乡亲提供文化场所,为共建美好家园做出了贡献。
杨成才先生书法工行书,擅榜书,兼隶书。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融现代墨趣笔情,博涉诸家,信手由心,字里行间,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师古之得法,博采之用心,下笔沉雄典雅,刚柔并济,洒脱俊逸,笔画虚实互动,结构紧凑,踏实稳重,写出了传统书法的新气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精气神风格。书风大气磅礴,清隽秀朗,神韵兼备。注重以美娱人,以品感人,以艺服人,以德育人。
杨成才先生作品先后由解放军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军旅记忆》、《放歌大自然.书法摄影作品集》等5部著作。中国邮政公司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建党百年发行《中国书法名家.杨成才》等珍藏邮册4套。其作品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书法》等40多家媒体报刊发表千余幅。先后数次在河北、中国美术馆、上海、青岛等地举办个人书法、摄影展览及联展。书法作品遍布海内外,被港澳台及多国艺术团体和个人收藏。多次为机关、企业和文化旅游胜地题写匾额。多次被评为优秀军转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学高身正,享誉西海岸。
书院内陈列的珍贵图片和实物,真实记录了杨成才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不禁为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用自己的笔触书写了时代的篇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文艺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位书坛巨擘的更多佳作问世,感受他笔下那独特的艺术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成才书院”,杨成才先生挥毫泼墨,为来访者每人赠送墨宝一幅及海鲜礼品。
此次文化交流学习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六汪文联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书画艺术、文旅融合等诸方面深入研讨,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为六汪镇的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张存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