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状态》 作者 吴军久
主播 于姐
前几天,跟几位书友在自由笔会中以“快乐”为题破费了不少宣纸……
因写“快乐”,遂引发了一场,什么是“快乐”的的讨论……
“快乐”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愉悦的词汇。
然而,“快乐”究竟是什么呢?如何给“快乐”做出精准判断或者是下一个定义呢?亦或是,“快乐”究竟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能力呢?
经过几天思考,我则更倾向于“快乐”是一种能力。
长期已来,快乐常被视为一种心境或情感状态,它似乎是由外界因素所引发的。
我们可能会因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实现了预期目标,或是与亲朋好友相聚,把酒言欢而感到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外在的刺激消失,环境改变,人员更换,这种快乐的感觉也可能随之而消散。
相比之下,将快乐视为一种能力,则意味着我们能够充分调动起自己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培养和维持这种情感,而不仅仅是被动地等待外界因素刺激带来快乐的愉悦。在这里,能力就像是一种内在的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工作、社会交际中悟道修炼和锻炼提升。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家的思想和语录,如何支持这一观点的:

孔子曾说:"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快乐的能力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态度和内心的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轻易地埋怨天命或归咎他人,而是能够从自身的修为中找到快乐的源泉。

另外,尼采也曾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让你的兴趣尽可能地广泛,对人对物的反应尽可能出自善意而不是恶意。"这表明快乐不仅仅是对外界事物的简单反应,更是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他人的善意。世界大千,善哉善哉,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善良的心地,我们能够增强自己创造和感受快乐的能力。

还有,塞涅卡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这暗示着快乐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态度,它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环境或境遇,更取决于我们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正确看待的敏感度和积极投入的尺度。

此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表达了一种将个人快乐与他人幸福联系在一起的观点。这种将快乐扩大到更广阔范围的思考方式,展示了快乐作为一种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再其外,快乐作为一种能力的观点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据一个视频介绍,经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外界事件的解读和反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体验。一个拥有快乐能力的人,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从中找到积极的方面,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快乐能力。我想,这其中这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思维方式、学会感恩、关注当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完美自己的个人兴趣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主动地创造、维持和延续自己内心的快乐,而不是仅仅依赖外部环境来提供快乐。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话:"快乐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让我们努力培养这种能力,让快乐成为我们生活中稳定而持久的伴侣。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快乐的钥匙,开启自由幸福惬意的“哇哈哈”大门……
请牢记,放下包袱,忘掉忧愁,提高能力,向快乐出发,披荆斩棘,你将无往而不胜!
别再心思了,快去做吧……
吴军久,原中共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奇石收藏协会秘书长。1982年书法作品《朝气》荣获黑龙江大学书画大赛一等奖。1987年书法作品﹣《拼搏》荣获黑龙江省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在北方文学发表报告文学五篇。与人合著七十万字《东方莫斯科神曲》为哈尔滨电视台创作书法《百人图》。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本等近100万字。其中,报告文学《情洒兴安》荣获1988年《中国建设报》新闻一等奖;五集电视剧《圈里》在全国各卫星台播放。
网名于姐,一个酷爱朗诵的人,喜欢朗诵不单单是喜欢那些优美的文字,更主要的是文字里表达的情感让我心动在文字里能找到内心的那种共鸣,找到了一个知心朋友,在娓娓道来朗读中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审稿 聚贤斋·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