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军旅诗人康桥应诗人黄秀峰邀请赴宁阳县华丰镇梧桐峪采风
-----------探寻“竹溪六逸”之李白、张叔明足迹,还原盛唐文化断裂的真相
本网讯:2024年7月30日,天空一改近半个月阴雨天气,阳光明媚,天空蔚蓝,空气中飘动着屡屡清风,让这个仲夏给人一种少有的清爽。
位于宁阳县东部华丰镇南部的梧桐峪村,迎来了一批独特的客人,他们是由宁阳县凤凰山诗社组织的“探寻竹溪六逸之李白、张叔明足迹,还原盛唐梧桐峪断裂真相”的采风团。
采风人员在华丰镇梧桐峪村口合影
上午八时许,宁阳县凤凰山诗社黄秀峰理事长一行与来自省城济南的著名军旅作家康桥(大校),济南市历城区党校原校长济南市红枫堂读书会会长秦长青,著名散文家、宁阳县退休干部、宁阳县凤凰山诗社顾问、作家孟宪法,散文家张宝生和宁阳县凤凰山诗社骨干成员参与采风活动。
在梧桐峪村民委员党员活动室内,大家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着关于“竹溪六逸”中对梧桐峪各有着密切关联的李白及梧桐峪本地住户张叔明交往的相关记载。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军旅作家康桥说:“我们今天来探寻李白与张叔明,旨在从久远的历史真相中还原盛唐时期的这一段被淹没散轶的历史,还历史一个真相。”
蓝天白云下的华丰镇梧桐峪村,据传当年李白、张叔明等三十余名著名诗人曾在此聚会
作家秦长青老师说“我通过《曹氏家谱》的某些记载,可以推想到梧桐峪在经过漫长的历史与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战乱,初步判断李白与张叔明等人相关活动的资料已经不多基本缺失,但是,我们可以从相关的周边地区找寻关于“竹溪六逸”的足迹,还原历史过往,对于宁阳的文化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孟宪法发说:“作为历史名人与他们生活过得宁阳大地目前可考证的有宁阳县志的记载,曹氏家族的族谱中清末秀才曹伯恩收录于族谱的文章以及相关徂徕山关于“竹溪六逸”历史活动的记载,进一步挖掘这一段被历史淹没的过往。”
子期在座谈会上说:“作为梧桐峪的领导,应该看到历史上文化名人对今天的影响,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在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加大力度,真正实行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才不失我们采风活动的意义,也相信,在今后我们宁阳县凤凰山诗社还会有更多的各类活动深入到梧桐峪村,力争为还原历史的真实尽一份力量。”
著名军旅作家康桥(右一)梧桐峪村书记曹卫华(右二)社区主任岳茂松(左一)凤凰山诗社理事长黄秀峰(左二)在村口合影
宁阳县凤凰山诗社顾问张宝生、副社长苏林、秘书长潘礼志、宣传部长吴钊民、诗社骨干张德智等人分别就本次采风活动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一致表示将依托这一段历史史实,通过文学与史学的结合再现盛唐时期李白、张叔明与宁阳大地梧桐峪的渊源。
宁阳县凤凰山诗社理事长黄秀峰作最后总结:因古代长期战乱,文史记载断档,这次活动是抢救探寻挖掘传承性的、弥补文史不足、通过探寻以考证李白、张叔明确属在梧桐峪居住过生活过,还原历史真相。
采风人员在梧桐峪山上合影,据传此处是盛唐时期李白、杜甫、高适、张叔明、陶沔、裴政等三十余位著名诗人再此盛大聚会的地方
在座谈会上,梧桐峪社区岳茂松主任、曹卫华书记颇为感慨,对这次采风梧桐峪的活动表示感谢。曹卫华书记说:“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盛唐时期的这一历史名人缺失了解,也是我们目前的短板,我们一定依托今天类似的活动为抓手,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真正做到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
本次采风是由宁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的又一次采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