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圈无论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在文章、讲话中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引用的频率格外的高,有泛滥之势,似乎教师只要有爱,一切教育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为此,我想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思考。
“我真的做不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爱班上每一个孩子,但我敢保证我会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班上真有让我爱不起来的孩子”,这说的是实话,这才是爱的真实原生态。“让学校所有老师爱所有学生”理想状态,在现实面前真的无解!
爱仅是教育发生的前提,但爱不是万能的,借助爱,也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教师对学生宠爱、溺爱等爱的过度,反而是一种伤害!
有时教师对学生冷落、惩罚,也是一种爱,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有时教师给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学困生、潜能生一点偏爱,这种不公平爱也是一种可称赞的爱。
若爱孩子,是为了分数,为了荣誉、职称、奖金,这是一种功利性、势利性爱,不是无私的爱。
若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发生矛盾,褊袒本班学生;看到学生在校园发生纠纷、违纪行为,若不是本班的就不管不问,这是一种标准的小爱,而不是一种大爱。
若仅爱学生学习,忽视孩子身心健康、责任担当、全面发展、综合素养,这就是一种狭隘的爱,局部的爱,片面的爱。
若急功近利对学生智力进行掠夺性开发,不考虑学生长远的发展,这是一种近视的爱,只顾眼前的爱,而不是长远的爱。
教师对学生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爱的智慧、能力、方法,还要讲究爱的方式、艺术,更要把握爱的尺度。
孩子,今天你在课堂上表现好,还是不好,老师都爱你,教师爱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行为。
抚摸、拥抱、陪伴、放手、平等对话、给孩子自主、空间等,这些都是极佳表达爱的形式。
教师觉得自己一些做法是为孩子好,是爱孩子的,但学生一点感受不到,因此一体要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感受到你的爱。
爱,需要有智慧,更不能过度,正如南怀瑾先生说的“恩里生害”,夫妻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此,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

作者简介
王红顺,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首届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出任多个区域、民办学校发展顾问,现任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郑州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学术研究领域:学校管理、课堂改革、学校文化。著有《学校管理的N个创意》、《学校管理创意策划60例》、合著有《给民办学校的N个建议》,先后受邀在北京、广东、江苏、海南等十八个省市讲学上百场。
丰湖简介
丰湖,位于广东惠州市城西,又称西湖,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舆地纪胜》卷99有对惠州的记载:丰湖“在郡城西,广袤十里。治平间陈公偁领州,经画作堤截水,今台馆为广东之胜”。《方舆纪要》卷103记载惠州府归善县:丰湖,“(宋)太守林俛叙云,湖之润溉田数百顷,苇藕蒲鱼之利。数万民之取于湖者, 其施以丰,故曰丰湖”。
“丰湖教育论坛”简介
“丰湖教育论坛”由“教育创新英雄”孟国泰先生、“新锐校长”唐渝勇先生联合发起,旨在开辟教育新路,探寻教育新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理念、新理论、新认知、新路径、新实践(简称“五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