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蹲在屋门口
小时候我家的晚饭特别晚,那是因为需要等待晚归的父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即便是父亲回来得早也得见月亮才吃饭。
那年,我家刚从耿家王峪村搬迁回来。才盖的三间堂屋是用石头砌的墙,墙还没泥,四面透亮,也没来得及垒院墙。秋天山洪暴发,洪水穿屋墙的石缝而过,在屋子里就能检到被冲下来的大枣、核桃。
那时还没电灯,都到晚上八九点钟了全家人才围在煤油灯下吃晚饭。我们家的灯似乎是从秦始皇他老奶奶就开始用,一直沿用了好几千年的那种黑灯碗。全家人围坐在那昏黄的蝇头灯火下吃晚饭,隔远点就看不清碗里还有没有菜了。只有逢年过节或来了亲戚娘才在灯碗里倒上点油,把灯芯挑出多一点。如果哪顿饭娘把灯头挑亮一些,这顿晚饭便吃的特别香甜。
有天晚上,我家正在吃晚饭。因为我最小便坐在下首,隔门不远。吃着吃着,就听到身后窸窸窣窣地有动静。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猛然发现一大一小两只狐狸就蹲在门坎上,眼馋巴巴地望着我们吃饭。看不太真切,只是觉得大狐狸瘦巴巴的摸样,小狐狸毛茸茸地。待我喊了一声爹,快看。两只狐狸便哧溜一下跑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翻来覆去想着那只小狐狸。狐狸妈妈那么瘦,有奶水给小狐狸吃吗?它饿死了狐狸妈妈会哭吧?那该多伤心啊。半夜里,我便悄悄地起来,到饭屋里摸了两个窝头放到了外面的地堑上。唉,我也不知道它们爱吃不爱吃。那年月,人都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连动物也挨饿。
直到现在,掉在桌上的饭粒我都会捡起来吃了。就连女儿也有样学样,从小不浪费饭菜。一粒粮食一滴汗,怎么能不珍惜呢?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