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杏子的乐趣]
外婆家的院子里,长了一颗又高又大的杏树。 每年的六、七月间是家乡杏子成熟的季节,可以和外婆一起包粽子,也可以吃到山里的野草莓,更好的是可以享受摘杏子的乐趣!
阳春三月花谢后,小杏子一个个爬上了枝头。四月过后,杏树上挤满了杏子。杏子心形,和水蜜桃一样大小,遍身生着茸毛,等杏子渐渐长熟,茸毛也渐渐不见了。五月过后,杏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青青的、比豌豆略大的小杏子。摘一个,放到嘴里,有一股酸涩酸涩的汁儿流过牙缝。用手掰开,只见青绿色的杏皮裹着还没长好的杏仁,好像碧绿的翡翠里包着一颗小珍珠。再过一段时间,杏子逐渐长大,到乒乓球大小时,颜色也渐渐由深绿变浅青了,再渐渐成熟起来。外婆家的大多杏子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成熟的杏子,开始发黄,一个一个黄澄澄的,引来林中无数的鸟儿青睐,也引来了我这个小馋虫想着点子尝鲜。树太高,想吃到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着满树的果子,我只能望果兴叹!
这时妈妈提醒我,要不要爬上树去试一试?我心一想,这么高的树,我能爬上去吗?可一想到杏子的美味,什么危险也不怕了。我两手抱着树,两只脚踩在树杆上,妈妈在下面,用手拖着我的小屁股,我双手使劲,脚一撑,咦,我会爬了,就这样,我一点点地爬到树的枝丫上。
坐在枝丫上,放眼望去,满树的果子尽收眼底,伸手就能摘到,我兴奋极了!左手摘摘,右手摸摸,忙得我恨不能多长出几只手来。我灵机一动,用力摇晃树枝,满树成熟的果子,“扑咚,扑咚”纷纷落在了地上。邻居的小伙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抢拾果子,嘻笑之声此起彼伏。
杏子,一年四季都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摘杏子,真是太有趣了,不但享受了“摘”的乐趣,也品尝了果实的美味!
钟声点评:
作者的观察力、文字表现力都随着年龄与时俱进。这篇作文观察细致,现场感强,想象合理,言之有物,值得“笔下无话可说”的小朋友好好学习。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从摘杏子的乐趣中提炼出其中的寓意。还有,今后注意不要重复用词,如“鸟儿的尝鲜”和“我的尝鲜”;“左手摘摘”和“右手摘摘”,虽然是事实,但最好用同义词。老师修改了,请仔细琢磨。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捡杏子的故事]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教育意义很深刻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奶奶、妈妈和一个叫小鹏的男孩。小鹏想要运动服、运动鞋,但是家里没钱,他的妈妈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前几天像冰雹似的杏子已经掉完了,果肉不能吃了,但是里面的杏核可以卖钱。小鹏听后背了一个背篓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为了帮小鹏多捡杏核,奶奶和妈妈也加入了捡杏核的行列。
他们走到一片杏树林,那里绿树成荫。但是,因为烂杏子的味道十分难闻,小鹏捡了几个就不想捡了。他知道奶奶很疼他,于是,他借口说太饿了,要回家吃东西。妈妈说他刚刚还在吃馍馍,怎么又饿了?奶奶一向疼爱孙子,便让他回家了。后来他的妈妈和奶奶替他捡了一筐杏核,让他去卖。结果,他没走几步,就把杏核撒了一地。
老师说,这还只是农村里的孩子,如果换成城里的孩子估计就没人捡了。这就体现了现在大部分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锻练,没有担当。
我觉得家长不能对孩子娇生惯养,我们说的群口快板书《关心下一代》中这样写道:“幼苗需要雨露阳光晒,温室养不出松柏来……现在的孩子就像花儿温室里开;不愁吃喝不愁穿戴,无忧无虑好自在;衣来伸手,一嫌款式二嫌颜色,顺手一丢再买新的来;饭来张口,一嫌清淡二嫌味道怪……”沈步云和沈步肖二人因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个考取了探花公,一个却上了断头台。
我觉得我们从小应该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能怕苦怕累嫌脏,这样既得到了锻练,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捡杏子的故事使我永生难忘!因为它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娇生惯养会使孩子走上歧途。
钟声点评:
小作者的故事讲得幽默,感悟也深刻。但引用的快板书内容有些牵强,与内容两张皮,老师修改换了。这样更合适一些。有些话要表述完整,不然会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