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对你说……
——献给建军97周年
作者:尹墨森
合诵: 葛春莲 尹墨森
“把青春献给祖国”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并不陌生,它不只是一句豪言壮语,而要付诸实践。作为曾经的军人,我们的感受似乎更深一些。
是的,作为军人,意味着艰苦奉献和牺牲。作为军人,不但要有威武的仪表,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顽强的意志,而且更应当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这种献身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偿的,而是无私的,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部的,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的。
著名作家魏巍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归来时,曾满怀深情的说:“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军队不断更新换代,这支军队不仅仍然有战斗力,而且在祖国建设和人民和平生活需要的时候,照样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无数事实证明:
在我们黑龙江的源头驻守着我们的边防哨所,我曾采访一位叫张志的战士,在一次扑救山火中,脸部烧伤,这时正赶上他母亲千里迢迢来到哨所看望她,脸上正裹着绷带的小张,为了母亲的微笑,她躲了起来。哨长替他“打埋伏”说小张外出执行任务去了。母亲在哨所满意地住了三天笑呵呵地走了。走的当天,张志躲在远处望着母亲上车远去,止不住泪水一个劲儿的流,心中默默的说:“再见吧,妈妈!”他不是怕见妈妈,而是把美好留给了妈妈。
可是,就在这年的开江前,大雪封路哨所断粮了。张志主动为哨所取粮,不幸连人带马被卷入冰排,当时他手里紧紧攥着米袋子,冻死在冰河,献出了21岁宝贵的生命。年迈的妈妈想念她,一年内亲手为儿子做了21件棉衣。
默默伫立在北彊的烈士墓碑作证,为了祖国的安宁,边防军人不惜洒尽一腔热血。一位烈士的妻子带着长大成人并考上大学的女儿从千里之外来到丈夫守卫过的珍宝岛,正赶上乌苏里江刚刚开化,冰排顺流而下,不能行船,上不去岛。于是娘俩在岸边跪拜宝岛,把带来的水果扔向江心,女儿痛苦的呼唤着:“爸爸我考上大学啦!爸爸我来看您来啦!”……每每想到这些,我们可以自豪的说:
军人的价值不只是在战场,军人付出的代价,也不只是鲜血和生命。即使在充满阳光的岁月,谁能知道军人丢掉了多少家庭幸福,抛弃了多少儿女情长啊!有人做过统计,在边防服役20多年的军人,大多与自己的妻子儿女在一起生活不超过三年。很多军人在妻子分娩时没能赶回,当孩子会说话了,见到爸爸却叫叔叔。有一位老兵告诉我,他探家时,儿子直往外撵他,说:“叔叔、叔叔,天都黑了,我妈妈该睡觉了,你快走吧!”听起来使人心里酸酸的。
家的概念在共和国军人的心中扩大了内涵,为了千万家,他们无暇照顾自家,他们吃尽千般苦,换来人民梦中香。边防八连连长石宝军的妻子傅丽杰在大连市把电话打到黑河边防,电话接通后,满腹的心里话,她一句也说不出来,手拿话筒却整整哭了十分钟,还是她儿子抢过电话呼喊着:“爸爸,爸爸,你啥时回家呀!奶奶老生病,妈妈哭了好多好多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军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为了祖国的安宁,千千万万个军人毫不犹豫地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了祖国的需要。我们又可以问心无愧地说:
朋友们,当可爱的丁香花含笑怒放的时候,你不感到,那美丽动人的花朵里渗透着共和国军人的无限深情吗?
当壮丽的松花江冰雪消融的时候,你不感到,那滚滚东去的江水中,有共和国军人与祖国母亲息息相通的血脉吗?
当养育我们的黑土地又吐新绿,充满生机的时候,你不感到,那绿色原野里孕育的硕硕果实,有共和国军人奉献的沉甸甸的爱吗?
“精忠报国,死而无憾”。在这里请允许我们充满深情的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