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回声
作者/梁言
那一夜的枪声,
响彻南昌城。
它从黑暗穿向黎明,
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那一夜的枪声,
井冈山有了回应。
它点燃了星星之火,
燃遍了东西南北中!
那一夜的枪声,
延安的宝塔有了回应。
它唤起民众千百万,
把鬼子赶回了东瀛!
那一夜的枪声,
西柏坡有了回应。
三大战役节节胜利,
天安门城楼上飘起彩红!
那一夜的枪声,
朱日和有了回应。
它穿越了近百年的历史,
红缨枪变成了无敌的海陆空!
今天,
在庆祝八一建军节之际,
那一夜的枪声又在耳边轰鸣。
他告诉我们,
无论是雄鹰凌空,
还是飞鱼潜行;
无论是惊雷叱咤,
还是边塞哨兵,
都是为了抵御侵略保卫和平,
捍卫着共和国走向复兴!
2024年7月30日
1. **开篇**:“那一夜的枪声,响彻南昌城。” 这句话指的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2. **井冈山**:“那一夜的枪声,井冈山有了回应。”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这里曾是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始。
3. **延安**:“那一夜的枪声,延安的宝塔有了回应。”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领导中心,这里孕育了“延安精神”,并最终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基地。
4. **西柏坡**:“那一夜的枪声,西柏坡有了回应。”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指挥中心,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
5. **朱日和**:“那一夜的枪声,朱日和有了回应。” 朱日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军事训练基地,象征着现代中国军队的强大与现代化。
6. **结尾**:“今天,在庆祝八一建军节之际,那一夜的枪声又在耳边轰鸣。”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建军节的庆祝之情,并强调了人民军队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整首诗以“那一夜的枪声”作为线索,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展现了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和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诗歌通过回声这一意象,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传递出一种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责任感。
主播:星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