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村,你的名字叫乡愁
之四
作者:萧宇亮
探访黄泥山(下)
下山时,我们没有从原路走,而是从草地的右下方穿入灌木丛,我们还要去另一个奇特的地方——大岩山。
最初告诉我大岩山的,是村里的辅警“院长”,因为名字有个院字,村里人都这么叫。他比我小,我叫他“老赞”或“老院”,“老赞”是本地话老弟的意思,但不知是站还是赞,或者是别的字。一次闲聊中,“老赞”对我说:“肖哥,哪天我带你去看后山一个大岩,上面有好多像鸡脚印一样的印子,搞不清是怎么来的”。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鸡脚印样的东西?莫非是像山那面的陡冲头一样,是古苗文石刻?还是这块石头本身就是化石,留下久远的飞鸿爪印?“老赞”好几次跟我提起,但他太忙,除了配合村里和派出所处理事务外,田里山上的忙个不停,有时夜里还要去山腰上管看辣椒田的水,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来用。我不好耽误他的功夫。在来的路上,我和大刘说了想去看看那块大岩的想法。
穿过一段灌木丛后,树木高大起来,走在浓荫的小路上,时而沿溪而下,时而横跨溪流。溪水有时没入了草丛,时隐时现。水是一色的清洌,大刘有时直接捧起来就喝。我想起小时候上山砍柴时喝水的情景。路边的泉眼大都很小很浅,用用手去捧,会搅动泥巴和落叶,我们都是直接趴在地上,吹开表面的小许漂浮物,直接用嘴咕噜咕噜的喝,样子好似在向水行大礼。水大都是甜的,这样喝水特别惬意,有时沿途喝多了,走路时似乎能听到肚里哐当哐当的响。沿途,偶尔会看到苦藤菜攀挂在树与树之间,像一张大号的蜘蛛网。苦藤的鲜叶可当菜吃,吃在嘴里,微苦后产生清凉感,菜汤还带有一些鸡汤的味道,听说吃了能降火、降脂。圆圆的叶子像是比着的一个个心,在微风中仿佛向我们示好。大刘说,现在叶子过季节了、老了,不好吃了。
在树林中穿行了大约半个小时,来到一块平缓的坡地,树忽然少了起来,前面是一片箭杆竹林。大刘指着前面说,过了箭杆竹就是那块大岩了,这里就叫大岩山。我心里一紧,格外小心起来,因为听“老赞”说过,岩上经常有蛇在晒大阳。我知道,蛇是冷血动物,在活动之前常常会晒晒大阳来提高体温、积聚能量。大刘应该是不怕蛇的,如果允许,村里的男人大都会捉蛇,他拨开竹子在前面走,我跟着。当最后一帘竹子拨开的时候,眼前一下子豁亮了,前面很空旷,可以直视远处的所有景物。我低头一看,身前是一块平整地面,仿佛一小块曾经平整过的菜地。大刘一步跨了上去,我停了一会,确定没看见有蛇,也跟了上去。

大刘说,这就是那块大岩了。我踩了踩脚下,软绵绵的,丝毫没有触到岩石的惑觉。但走到前面一看,是一个很高的悬崖,看不见岩的底部,从下面草木的位置来看,应该有两层多楼高。我在四周查看的时候,大刘却开始用柴刀在岩边上划拉起来。不一会,就变戏法似的把地面揭开一个口子,然后抓住口子往一边拉,看他有点吃力的样子,我赶紧过去帮忙。原来藤蔓、苔藓和落叶给岩面织出了一床厚厚的被子,不!准确的说是一床的棕毯,比用来做运动的棕毯还要厚。两人忙了好一会,才把毯子完全拉开,一块干净的岩面展现在眼前。岩面呈不太规则的长方形,目测大约有六七个平方。岩面上确实散落着痕印,但明显是雕刻上去的字,“怡心岩、赵情、大岩山、神仙岩等字样清晰可见,字体有的比拳头还大。大字中间夹杂着些小字,但有的不是很完整。在查证这些小字的时候,无意中惊奇的发现,揭开的毯子底下,那些大字清浙地印在那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竟然用岁月在拓印着那些字迹。在石面上没有发现“老赞”所说的鸡脚印之类的,我把视线转向两侧,目光锁定在左侧一块独自耸立的石头,比我站立的石面高出一米多,正面是平整的。石与石之间有一条尺来宽的缝隙,在那块石头的下面有一个平坎,比站立处低了将近一米。我查看了确实没有蛇后,才攀着岩下到那个平坎,想看看那上面有没有什么痕印。我在那平整的石面上查看、触摸,但什么也没有发现。这块独立于大石边上的石头像是有人特意打造好的石碑,但又是一块无字碑。再看石头的前端,整块石头笔直而下,无法看到正面的样子,只看到一棵虬曲的树从岩壁中伸展出来,长得枝繁叶茂。我不知道这棵树的根系是怎么在岩壁上挣扎生长,也不知道这棵树长了多少个年头。我问大刘:以前的古道离这里有多远?他说:就在下方几百米处,以前很多人家就住在这条路边上,我小时候还来过路边的火铺走亲戚。
回村的路上,我们又经过那片林间草地,也正是从我曾走错的那条路上出来。但这时已看不到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这里的花大约也有适应环境的本能,当紫外线强时,自动收起了花瓣。接近摩托停放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田垅,田边有一座不小的旧木屋孤独而略有倾斜的立在那里,门前的坪上长满了杂草,看样子很久没住人了。我细看路边,不时有一小块荒芜的平地,这应该是曾经的屋基或耕地,随着人们的下迁,土地又回归了大山。我忽然想到,那块开满小花的林间草坡,一定是前人深耕过的土地了。
我时常想起大岩山的的那些字,清晰而深深地刻入石头里,不像是随便能刻出的,更不像是少不更事的小孩的游戏之作。我知道,离古道不远处,现在还住着赵姓人家。我猜想,这里面一定有故事。是经常在这视野空旷的石上眺望远方的家乡之后的乡愁之作?还是对远方亲人刻骨铭心的挂念?亦或在这石上曾经发生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不得而知。我打算以后用小说把这个故事编得很美。
【作者简介】
萧宇亮,笔名楚地山风。湘人,曾学于理工,谋生于通信业,喜安静读书思考,思绪在现实和远方间徘徊,闲时以诗、酒为乐。有诗、词、文、赋、联发表于各级刊物。现从事乡村振兴工作,文字常触及山村、山水、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