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串风铃吗?
作者:刘汉江
想起那串风铃,耳边会有一阵:“叮呤叮呤”的脆响,那风铃的每一个棱面,折射出一种青春和睿智的光芒。在我生命历程的记忆中,这串风铃是唯一,也将注定是唯一。
那年,我在轻纺局工作,局领导考虑我经常需要赶稿子(也就是写出第二天领导发言的文章),破格给了我一间宿舍,在城区政府的南一排的车库,十几平方的样子,我知道,领导的施舍不仅仅是施舍,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那间房子是平房,原本是作为车库用的,因为小车还不太多,闲置着几间,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有一点是很会做人,他了解到我这个秘书是乡下来的,早晚回家要骑几十里的路,不如就顺水人情,给他留个能在刮风下雨安身的地方吧。
当初适逢企业改革试点,大领导、小领导、各式领导的讲话特多,做秘书的就得承担这些文稿的起草任务,我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早也写,晚也写,一大沓一大沓的材料从我这里形成、修改、打印,我忙得像个火烧着屁股的猴子,一分钟不能消停。
那段时间里,我忙里忙外,忙这忙那,乱成了一堆麻。下班后。同事们都爱玩“吃苍蝇”(扑克牌的一种游戏),邀我参加,我推说不会,其实是因为手里的稿子还没成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晚上,空荡荡的房间只剩我一个人,写稿写到深夜十一点多,夜已经很深了,天已经很凉了,我打算休息,可一看床上,空空如也,这才想起前几天我的被褥已托人带回家洗了,除了床板和冷清的灯光,什么也没有。我没有办法,只能倒在床上和衣而睡,冷风一阵阵从门缝钻进来,冻得我浑身哆嗦,情急之下,我把一大堆看完的废报纸铺在身上当被子,在这个铺满文字但并不温暖的“被窝”里我捱过了一夜。
春天到了,阳光灿烂而奢侈地铺满我的房间,窗户上开满了浓郁芬芳的野蔷薇。在那个暖暖的春日,你送来了一串风铃。不知为什么,那年特别流行风铃,友人之间相互赠送显得很时尚,很潮流。风铃是用一种鲜艳的彩纸做成的,不贵,但很费工,需要一个一个地折叠,再细心串成一个风铃的模样,缀上几只小铜铃,风一吹,风铃“叮呤叮呤”地响,像你甜美的笑声,给我了无生气的房间平添了许多的生机与活力,每当困顿、疲倦时,我就会注视那串风铃,那一个个彩纸扎成的挂件仿佛是你的眼睛,凝视着我,鼓励着我,警醒着我……
那串风铃挂在我房间的天花板上,进门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铃,夜深人静的时候,陪伴我的也只有风铃。无数次的,风铃幻化成你健康灵秀的影子,我痴痴地想过,假若风铃是你的话,多好啊!轻轻的摇曳,轻轻的呢喃,轻轻的叙说,轻得不能再轻,亲得不能再亲。
后来,我搬家了。记得我曾把这串风铃仔细地珍藏,但谋生他乡、辗转迁徙,又不知丢在什么地方了。再后来,生活之累让我听不到风铃的声音,找不到铃声的方向。二十多年过去,想起这串风铃,粗砺的岁月河床里有清溪流过的声响,但不知,你还记得那串风铃吗?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