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人际圈与人性
王红军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无处不充斥着江湖气息,所谓江湖,就是复杂人际圈,每个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团体。分为左中右三类人。今天,我们不讨论老好人的中间派,而是将焦点放在君子与小人两派。
我们的孔圣贤定义了君子的标准:孝、悌、忠、信。然而,君子敬畏三件事:天命、权贵、圣人言论。与之相反,小人不懂天命,无所畏惧,轻视权贵,嘲讽圣人言论。小人追求利益至上,对上级曲意逢迎,对下级则专制独裁。
人们通常认为,君子必定饱读诗书,但饱读诗书之人未必都是君子。历史上,有才无德的名人亦不在少数。古代的哲学家和预知者,如李耳先生、鬼谷子先生、袁天罡先师,以及晚清的曾国蕃等,近代的大师如鲁迅、李中吾、柏杨先生,都曾著书立说,深刻揭露了官性与人性及用人识人的方法,将国人的心态和劣根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历朝历代都在弘扬正气,鄙视小人的社会规则。如清朝周希陶的《增广贤文》,就是让君子坦荡,小人看了汗颜的好书。李忠吾的《厚黑学》、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鲁迅的《阿Q正传》、《袁天罡秤骨法》、《曾国藩家书》、李耳先生的《道德经》、孔圣编著的《易经》、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佛教的《三世因果经》等等。这些书都是净化心灵,修心养性的好书。
著名学者林语堂曾说过: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个人主义民族,他们心系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我在闲暇时也喜欢读一些小书,深有感触地发现,虽然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我们国人对公共意识的缺乏,是惊人的。人们的心中只有“家庭”和“国家”,而没有“社会公德”。人性贪婪是原始本性,但人一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洁白无瑕,好坏全凭后天教育和环境。
有些人自律性强,秉持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而有些小人,经不住诱惑,为谋取私利,会不顾道德底线,做出丧失人性的事情。在社会中,我们除了接触到同学,还有同事和朋友。现代同学和同学形成圈子,朋友和朋友形成圈子,同事和同事形成圈子,官场和官场也形成圈子。每个人每天都在自己的圈子中生存,无法离开这个圈子。古语有云:刘备再好都有死敌,曹操再坏仍有人拼死追随。
人是有派系之分的,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结识新的朋友和同事,有些人会因为利益而忘记老朋友,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至上,小人交往明显带有功利性。我们教育只注重成绩,道德教育课成了摆设。然而,孔孟之道的宗旨是:学文化前先修德,也就是先学做人,做好人后再学文化。事实证明,人在没有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就是魔。
马克思曾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了50%的利润,它就能挺而走险,有了100%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业,甚至冒绞首危险。
多元会社会,因为利益,会让一大群人失去人生座标,利益确实会让人贪婪成性,失去做人的道德底线。这类人通常有以下特征:得势时盛气凌人、夜郎自大,失势时像个怨妇,恨别人、恨环境、恨生不逢时、恨老天不公,这类人会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样子。
这类人心态是失衡的,准把一切问题归罪于外界。按历史人物对照:刘备一代枭雄不甘屈居人下,拿刘备比照属高抬,比照吕布与魏延很恰当。这类人充斥着各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团体。唯恐天下不乱,一个行政机构及企事业团体有这类人是惨不忍睹的。
反过来说君子,君子有君子的宽广胸怀,他们不计较得失,以公平、正义、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为社会树立榜样。君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他们以君子之道相处,互相信任。在我认知的圈子中,姚祥麟、吕秀彬、孔灏、王军先、王成章、费祝兰、崔月明、张成杰、李敬伟、侍少华、彭云等老师德与行,是我认可的风向标。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君子与小人的较量时刻都在上演。君子光明磊落,小人阴险狡诈;君子坦诚相待,小人虚伪做作。君子以德服人,小人以势压人。在这场较量中,君子始终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他们坚守正道,不畏艰难,不为利益所动,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君子受到得志小人的排挤和打压。他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然而,君子始终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道德的光辉将永远照耀人间。因此,他们在困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君子与小人的较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君子追求真理,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让君子之道熠熠生辉,让小人无处遁形。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君子之道,让道德的光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君子成为社会的楷模,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热爱文学,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因为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能穿越时空,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