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寒冷
现在的人们,吃的饱,穿的暖,冬天家里有暖气,几乎感觉不到冷,可我对寒冷就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大概是七岁那年,晚秋的一个早晨,寒霜如雪,大人们都忙着刨地瓜去了,家里就剩我一个小孩儿。听得有人拍院门,趴到门缝里瞅瞅,见一个衣着褴褛的阿姨手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妹妹。开了门,小妹妹怯生生地望着我,冻的脸色青紫,瑟瑟发抖。 阿姨的嘴张了几张,才弱弱地问我:你家有大人吗?我说:就我呢,姨您有事吗?阿姨犹豫了一阵子才说:孩子冻坏了,能给点热乎水喝吗?那年月,我家里哪有暖壶啊,看着小妹妹的可怜样,跑到屋里把我的棉袄拿出来披到了她身上,说是送你了。又拿了两个窝头递到阿姨手里。阿姨迟疑地看看我,又看看孩子,似乎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告诉你娘,我会送回来的。 等晌午时娘回来了,我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娘什么也没说,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晚上爹回来后,便听着他们俩商量着给我做个夹袄。那时侯家里穷,买不起新布,也没有旧布,还是奶奶拆了件旧衣服给我做了件夹袄,就是两层布夹薄薄一层棉花,和现在的西服差不多。准备是初冬穿的,随后再做件厚的,谁知后来这件夹袄就成了我过冬唯一的御寒物了呢。
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上学的路上,北风夹着雪花如针似刀,毫不留情地剐着、扎着瘦小的我,不多会胳臂腿就冻僵了。抱着石板和书,踉踉跄跄,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流了多少泪,鼻涕泪水都冻成冰渣挂在脸上。赶到学校,黄老师心疼地流眼泪,急忙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裹在我的身上。当时,家家都穷,穿暖和的同学没有几个。上课时,老师每隔十五分钟就让学生全部起立,跺脚三分钟取暖。
回到家里,屋里除了地面五面透风,床上仅仅有床棉被,连褥子都没有,全家没一个暖和地儿。无奈的母亲除了心疼地流泪,也只能盛碗热汤让我暖和暖和身子。
多少年了,岁月磨蚀了许多记忆,恐怕这寒冷的记忆是磨不去了。也正因为这份寒冷刻骨铭心,所以至今我也从来不挑剔衣服。什么名牌不名牌,穿暖和了就好。
儿时的连环画
上小学的时侯,家里穷,经常连学费都缴不起,小孩儿喜欢的连环画更是不敢奢望。看到同学们的连环画,羡慕的不得了。怎么能拥有自己的连环画呢,惹得我抓耳挠腮地想办法,后来就想到了自己画。没钱买纸,便利用星期天上山采药。记得当时一只蝎子五分钱,一斤黄荆种子三分钱。价值高点的丹参一毛钱一斤,但我人小力气小,刨不了,干眼馋。有努力就会有回报,大概半年多吧,就漫漫地积攒了两块多钱,可别说,在同学们当中我可是个小富翁呢。 有了纸,我就把同学的连环画借来,一本一本地照着画,有时也依着自己的喜好创意作品。不长时间,我就有了一大摞手绘连环画,同学们都喜欢看我画的连环画呢,不长时间就传看到了别的班级。
到后来,校长偶然间发现了这个秘密,便在全校发起了画连环画、画简报插图、画墙报活动,我还受到了校长的表扬呢。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