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作者:杨新榕
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伟大人物。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位,虽已辞世千百年,但在闽南一带,他的传说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俗姓陈,名应,又名陈昭或陈昭应,人们更亲切地称他为清水祖师。
这位祖师公诞生在福建省泉州府永春县小姑乡,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正月初六,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自幼便在大云院出家,因不堪忍受寺院的虐待,他选择到高太山结茅筑庵,闭关静坐修行。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大静山明松禅师的指点,经过三年的佛典参读,终于悟得佛法真谛。明松禅师授他衣钵,并告诫他佛法最大的功德在于行仁济世。自此以后,陈应便开始在麻章施医济药,救助无数贫病百姓。他的善举使他赢得了“麻章上人”的尊称。
时光流转至宋神宗元丰六年,清溪(今福建安溪)一带遭遇严重的旱灾。乡亲们心怀希望,向他祈雨。普足祖师一到,立刻甘霖普降,解救了旱情。从此,他被尊称为“清水祖师”。为了纪念他的伟业,清溪人士在蓬莱山上建造了一处精舍,邀请麻章上人居住,这处居所被称为“清水岩”。在此地,他独自修行十九年,修桥铺路,造福一方百姓。他的善举和功德赢得了漳州、汀州一带人们的崇信。然而,人生无常,宋徽宗靖国九年五月十三日,端坐于讲坛之上的清水祖师离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离去让地方百姓悲痛不已,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奉报朝廷。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敕赐“昭应大师”的封号。
关于清水祖师的出身,还有一个特别的传说。相传他出生于北宋京都开封府祥符县,即今天的河南开封。他的一生并非只有平静的修行与布施,他还曾追随宋丞相文天祥义举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转战大江南北。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成为了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师谢世后四次得到朝廷的敕封,说明他在南宋时期已经得到了地方官府的扶植和朝廷的认可。这也表明他在闽南百姓心目中已成为重要的神灵。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相传是祖师所建。从宋至今,这座古老的庙宇历经多次维修、重建、改建,依旧保持其古老的魅力。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相传曾有九十九间房屋,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外观似“帝”字形,分为三层:一为昊天口,二为祖师殿,三为释迦楼。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后的宋代真宝塔,那里是清水祖师的埋骨之处。祖师殿的构造独特,面阔进深三间,殿前两根龙柱雕刻精细,是民间工艺的精华。殿中供奉的清水祖师雕像中间为正身,旁边为副像。祖师的脸呈黑色,这其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说祖师当时与山鬼争斗,被山鬼骗进山洞并烧伤了七天七夜,除脸部被烧黑外,身上安然无恙,乡亲们根据他的面容用沉香木雕刻而成,这便是今日我们所见的清水祖师像。
从明朝开始,安溪的人们为了追求生活的梦想,纷纷踏上台湾与东南亚的旅程。他们离乡背井,但心中不忘故土之神——清水祖师。于是,这位祖师的香火也跟随他们传播到这些地方。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队伍中有许多安溪人,他们带着“清水祖师公”的香火,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在宝岛之上。到了清康熙年间,安溪的人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向朝廷推荐了施琅平定台湾,而后林总兵镇台,施、林二人对安溪人多有关照。这也促使更多的安溪人携眷渡台定居。随着安溪移民的增加和村落的形成,清水祖师庙也在台湾各地陆续建造起来,凡是有安溪人聚居的地方,大多有清水祖师庙的存在。这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安溪移民维系群体团结的精神力量。据1930年的台湾寺庙调查材料显示,安溪的清水祖师在众神佛中排名第十,拥有83座庙宇。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安溪清水祖师信仰在台湾影响广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如此,这股信仰之风还吹向了东南亚各国,随着安溪人飘渡南洋并在南洋安家落户,他们带去了清水祖师公的香火,在南洋各国建庙奉祀。如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都能见到清水祖师公的庙宇。马来西亚槟城有一座著名的“蛇庙”,虽名为蛇庙,实则供奉的是清水祖师。这座蛇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缅甸的安溪会馆则以“清水祖师庙”的名义,向当地政府申请立案而建。早在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在缅甸的仰光市就首建了“福山寺”祖师庙,奉祀清水祖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为该寺题写对联:“千山钟神秀,百福相藏严”。而在新加坡,蓬莱寺是较为著名的祖师庙之一,其它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洲等地也都建有清水祖师庙,奉祀祖师公。这些庙宇不仅仅是人们精神上的寄托,更是家乡文化的传承、中华血脉的延续。
行至清水岩景区,踏足于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圣地,这里众多的古迹,灵石奇树,清泉幽谷,让人心醉神迷。其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就是那棵千年香樟树市。相传,这棵树为清水祖师亲手种植,树高31米,树围7.23米,冠幅东西28米,南北30米。最神奇的是,古樟树的枝条皆趋向北面伸展,因而得名“枝枝朝北”。
古樟树巍然耸立,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相传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不幸被奸臣陷害。这一事迹感动了清水岩的神灵与古樟树。古樟树因此生出灵性,其枝枝叶叶皆朝向北方,期盼朝廷能够早日收复失地。这棵古樟树,不仅是清水祖师亲手种植的生命之树,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与象征。
沿着曲折的小径步入古樟树下,抬头仰望,只见其高耸入云,树冠如盖。那“帝”字形架构的祖师殿堂与千年古樟树相映成趣,共同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古樟树的树高31米,树围7.23米,冠幅东西南北各有伸展,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其中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其枝条皆趋向北面伸展的特点,这也使得它成为清水岩景区的一大胜景。漫步于清泉幽谷之间,不禁让人想起《清水岩志》中的诗句:“岩外名樟占一隅,枝枝向北与他殊”。这不仅是对古樟树的赞美,更是对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与信仰的崇敬。为了表达对岳飞等爱国将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乡亲们在古樟树旁建起了一座“三忠庙”,祀奉张巡、许远和岳飞三位爱国将领。后来庙里又增祀关羽,成为“三忠庙四偶像”,这也成为了清水岩景区的一大文化景点。
古樟树正好位于通往清水岩的必经之路上,像一位年迈的长者,迎接着每一位海内外游客的到来。它见证了无数的故事与变迁,也见证了人们对清水祖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信仰情怀。如今,古樟树已经成为清水祖师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其重要符号之一。它不仅是联结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神奇,更能感受到人文的情怀与信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