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徐 挺

三北·三宝之草帽
三北民谣:三北平原三件宝,白盐棉花加草帽
三北,指宁波市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即宁绍平原之三北平原。三北人编织草帽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要副业。
坊谣:“十里长村无闲女 家家尽是编帽人”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慈溪草编与嵊县竹编齐名,为我浙江省重点出口工艺品,名扬中外。追溯历史,迄今已有200余年。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席草帽时期
据考证,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编织草帽工艺传入姚北长河市一带,很快成为当地乡镇妇女的家庭副业。《余姚六仓志》第十七卷“物产门”曾记述:“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曲塘、庙后桥、潮塘、长河市皆有凉帽行专营是业,近以长河市出品为盛。土凉帽行销于嵊、甬、绍等处。”长河市早就成为草帽经营的集散中心。编户创出“腰圆”“圆头”“大帽”和阔边上竹弹的“尖顶”等款式,很受顾客欢迎。“草编之乡”也驰名于世。
金丝草帽时期
原料金丝草,原产菲律宾小吕宋。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商埠。美商代理人“大板”沈德佑(镇海人),闻知长河市群众编帽技术精湛,于1925年从上海经宁波来到长河市,在方东(今长河镇宁丰村)诚富庵开设坤和商行。1926年,长河市金丝草帽业已十分兴隆。以长河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姚北金丝草帽商业网。乡镇妇女争相竞编,真所谓“十里长村无闲女、家家尽是织帽人”。由于洋行、商行、贩子大发“草帽财”,致使长河市出现四多:开店经商的多,造新楼房的多,买土地的多,抽鸦片的多。金丝草帽的基本式样有四种,金丝两根蕊帽、金丝对花一根蕊帽、金双丝帽和喇叭式帽(又称长头颈帽)。金丝草帽洁白细软,手感极好,加上编织精细,使草帽显得光亮秀丽,尤其受到欧美国家女士的青睐,成为贵族喜爱的装饰品。早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出口展会上,长河草帽艳惊四座,获得了三等奖。
金丝草帽成为长河市的一个单独的大行业后,以三大商行(坤和、汇泰、联昌)为中心,成立了代表草帽业商人利益的“长河市金丝草帽同业公会”。公会也办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办学。当时姚北只有浒山、周巷两地有完全小学。公会决定每顶金丝草帽收税两个铜板,作为建造完全小学的校舍经费。运来余姚候青门的城石作基石(不用钱买)。长河人张安仁捐献十亩土地做校址。在章家路桥后造起楼房一座,平房几十间,命名为“私立余姚县长河草帽业小学”,聘请张德海为第一任校长。为慈溪的教育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草编工艺品时期
解放后,改变了依赖进口金丝草、受洋商主宰的局面。1954年,长河等五个区划归慈溪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帽业发展。
设厂。始在长河市设立草编工艺品厂,扩大营业。1976年又在浒山成立了“慈溪县草编工艺美术公司”。
辟源。划出7000多亩海涂,种植咸草、黄草,作为草编原料基地。由单一的席草或金丝草发展到咸草、黄草、麦秆、龙须草、南特草、纸浆草等八种。
培训。培训草编技术骨干,积极钻研草编技术。改革原有平板编织技术,吸收、借鉴了竹编技法,编织成重叠式的交眼,使织成的草帽给人以双层的感觉。从一根蕊式发展到双根蕊、三根蕊、留空蕊、重叠蕊、辫编蕊式等。
创新。在草编工艺品的图样设计、工艺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增加花色品种,把单一产品金丝草帽改变为多原料多品种的草编工艺品。草编品有帽、篮、扇、盒、包、拖鞋、玩具、坐垫等十八个品种。花式有花卉、鸟兽、图案等上千种美术图样。
慈溪草编厂所产之“天坛牌”金丝草帽,1981年、1982年,连续评为浙江省最佳工艺品。用慈溪沿海特产的咸草编织而成的咸草凉帽已成为继金丝草帽后最受人欢迎的草帽制品,在广交会上倍受外商赞扬。草编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新颖的图案而受到广泛好评,远销美、英、法、日、冰岛等八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极受顾客欢迎。
崇拜工匠精神,编帽当立其中
慈溪女子手艺高,巧手织出好草帽
草帽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顶顶草帽,凝聚了几代长河人的情感记忆!2007年、2008年,草帽编织技艺先后被列入慈溪市、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长河镇政府重视对非遗的保护,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实施“三位一体”保护。建成的草帽业小学纪念馆和草编工艺品博物馆,已成为展示悠久草编文化和开展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阵地。草编之乡将开放出更加灿烂的草编工艺之花。
纯手工编制的手艺在逐渐没落中,作者的同学、朋友、亲戚中,早已没人传承这门手艺了。从前,长河姑娘打小就跟着父母学编草帽。拧、缠、钩、编…… 一根根咸草在指尖上“飞舞”,草帽的帽筒便可以成形。编织草帽,时间、地点、收入三灵活。作者的父亲从医,母亲勤俭治家,负责五个子女的读书和衣食住行,生活清贫。她还得劳作,主要是编织草帽——咸草帽、麦秆草帽、龙须草帽和金丝草帽等。每天编织到十点钟以后才睡。农忙时,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如采棉花、拔稻秧等,不怕苦。按劳出力,可计工分。
编织席草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然盛行。但编户获利甚微,一天编两顶草帽,去掉成本,只够买二斤米。当时,早米0.11元,晚米0.14元。草编工艺品时期,收入大幅度增加。
时至今日,机器生产也已经取代了手工编织。今天,在长河,现代化生产的草帽工厂活跃着几十家。作者的天元老房子被租用为草帽工厂。机器化生产之下,草帽的款式丰富,品相精美。牛仔帽、墨西哥草帽、大檐帽、空顶帽等,足足有数百上千种。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采取私人定制。
浙冮师范大学潘书群曾撰写《关于慈溪草帽业与农村妇女“自就业”的调查报告》,共四个标题。分别为“慈溪草帽业的发展”“慈溪草帽业的发展对农村妇女自就业的促进作用”“慈溪农村妇女对草帽业发展的不适应性分析”和“发展慈溪草帽业促进慈溪妇女自就业的若干对策”。2016年起,该文在网上,先后发布于安徽、广东、江苏和上海。
作者简介: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兼职秘书 ,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宁波市第二、三、四届高校教学督导。主编、副主编论著20余部【高校校志及教育部规划教材《文学欣赏》(高教出版社)】。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篇。曾主持教育部、省教育厅若干课题,分别获省、市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