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女儿成长之乐趣
在陪陪女儿成长中的过程中,我习惯于把女儿在不经意间从其小嘴里冒出来的好词好句,抑或是所谓的“金句”给随时记录下来,以此零星之记录来梳理孩子成长的轨迹,也定格孩子成长中的悦心之片段,既能让孩子感受成长之乐趣,也能让我分享孩子成长带给我的宽慰。
一、女儿认为看电视也能学到真东西
一天早上,我送女儿去上幼儿园时,女儿对我说:“爸爸,我发现看电视也很有好处。”我说:“小孩子看电视容易让眼睛变成近视眼,会有什么好处呢?”女儿说:“比如说,我看动画片就很快学到了一句话。”我说:“你从电视里面学到了哪句话?”女儿说:“我在看动画片《熊出没》时,熊大和熊二说,保护森林,熊熊有责。而我们经常所说的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看来,熊大熊二把我们的口号给改编了,看来,既可以说人人有责,也可以说,熊熊有责。”其实,我一方面为女儿迷恋于看电视而担忧,我生怕她把眼睛看近视了,另一方面,我也欣悦于女儿通过看电视确实学到了不少真东西,至少她能把她所看过的动画片里的故事情节大段大段的讲给我听。
二、女儿所问的问题真可谓“无孔不入”
有一天,当大孩正在阅读关于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时,恰逢我在中山市有一篇征文获奖了,于是,我便以中山为话题不失时机的向女儿普及知识说:“告诉你吧,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孙中山是一位名人,为了纪念孙中山,所以,广东香山便改名字为中山。”我原本以为我怎么说,女儿怎么听就可以了。可是,女儿似乎并不满足于“我怎么说,她就怎么听”这种被动的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颇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即反问我说:“爸爸,那你说说,为什么香山不直接把香山改名为孙中山市,而是改成了中山市呢?要是改成孙中山市,既包括了名字,也包括了姓,岂不是能够更好的纪念孙中山吗?”鉴于此问题我此前也确实没有细致考量过,所以,我头脑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女儿这一突然间的发问,把我问得窘迫不已和招架不住,吞吞吐吐的完全回答不出任何话语。于是,我只好凭想象并自以为是的任意信口开河说:“香山改为中山市比改为孙中山市显得更加的简洁,所以也就改成了中山市。”我越来越觉得,做父母的如果不能做到见多识广,那么我这特别爱发问的女儿,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把我给问得目瞪口呆。
三、关于烟囱做高一点可否环保,两小孩各执一词
一天早上,送小孩去上幼儿园的路上,我对她说:“你姐姐说,工厂如果把烟囱做高一点,将对保护环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不能从根本上保护环境。而你却认为工厂如果把烟囱做高一点,将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那你说一下,为什么工厂把烟囱做高一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呢?”小孩说:“烟囱里的烟气是往上飘的。”我说:“往上飘就有利于保护环境吗?”女儿说:“烟囱做得很高之后,那么,往上飘的烟气就不会伤害到地球上的人类和鸟类以及其他的小动物了,而往上飘、飘得很高的烟气伤害的只是太空中的外星人了,所以,我认为工厂把烟囱做高了之后,将是可以保护环境的。”小孩回答了一大堆,貌似说得有理有据,其实,却是似是而非的,烟囱无论做得多么高,而那烟囱中飘出来的烟气毕竟还是在空中回旋。但我又不能打消小孩的积极性,我只能以一种宽松的心态对待小孩,只能以鼓励为主,只要其“言之有理”,我姑且勉强算她回答的是对的。
四、女儿居然介意我的身高
一天早上,我送小孩去上幼儿园的途中,遇到了一位长得高高壮壮的同仁乘坐有轨电车去上班,我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并彼此攀谈起来。不料,小孩却在不经意间暗中比较我和那位同仁的身高,当她比较完身高之后,她不由自主的有感而发的大声感叹说:“爸爸,跟这位伯伯相比,你的身材显得好矮小呀!”那位高高壮壮的同仁被我女儿大声发出的感慨而逗乐了,露出了微微的笑意,而我却是一脸的苦笑和窘迫,并且略显尴尬不已。是呀,走在那位高高壮壮的同仁旁边,我这短小之身材确实显得相形见绌,不得不让我在身高方面确有自愧不如之慨叹。末了,我这孩子还穷追不舍的对我发问:“爸爸,你的身材这么矮,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多吃一点饭呢?你要是当初能够多吃一点饭,就会在营养方面补充的更充足一点,就不至于说因为缺营养而长得这么矮呀!”看来,我这孩子人虽小,居然还相当介意他老爸的身高,关键是她平时也根本就没有嫌我的个子太矮了,只是我偶然间走在那位高高壮壮的同仁旁边,让他那高个子与我这矮个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强烈之反差,从而让女儿对我这一米六的“残废”身高忍不住而大发了一通感慨。
五、此感染非彼感染
马上就要读小学三年级的大孩,看了我写的文字后,略有不解的对我说:“爸爸,你说你参观了中科大的校史馆之后,你的内心深处被那些隐姓埋名的物理学家在祖国大西北的罗布泊研制两弹一星实现科研报国的精神所感染了,你的内心被感染了是什么意思呢?我对此不太懂,因为我以前只是听说过有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了,我还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人在内心被感染了,请问内心被感染了和被新冠病毒感染了是同一个意思吗?”也许女儿问的问题是傻乎乎的问题,但女儿能够发问,这说明女儿内心深处确有疑惑不解之处,也大致反映出女儿内心在思索问题。
六、女儿的美好设想
有一天,大孩对我说:“爸爸,曾经你读小学的时候,你的语文老师在上《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成熟了》这篇课文时,只是把你们同学们一个个的请到教师办公室去观摩中国地图上吐鲁番的具体方位,就是这么一个貌似不起眼的举动和简单的做法,居然让你觉得老师的做法很鲜活、很有意义、很有创新价值,而导致这么多年你一直没有忘怀。我以后要是当了老师,我不仅会把学生请到教师办公室去观摩中国地图,去观察吐鲁番在我国地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且我还会提前网购新疆吐鲁番的葡萄,让我的学生每人都品尝一下正宗吐鲁番葡萄的美妙滋味。如果这样的做的话,学生们有吃有看,会是多么的开心呀!”
七、女儿迷惑不解之处
前不久,我带大孩到素有“华夏进士第一村”的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观摩后,大孩此行学到了一个古代的词语——“状元”。从修水县返回后,过了没多久,便是高考的日子,大孩问我:“爸爸,既然古代是古代,既然现在不是古代,那么,为什么现在还有高考状元呢?状元不是适合于古代使用的名称吗?”是呀,我也觉得纳闷,状元明明就是古代社会才有的一个特定之词语,为何时过境迁,人们还津津乐道于高考状元呢?
作者 刘关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