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竹赋之家乡情怀
潘克/南宁
敢阳故居,地接武鸣,实属隆安。背靠山脉,承大明山之祖宗,跨越十万大山而来,穿隆安城,过小林乡,踏白虎屯,绵延千里到此住。前后山峰,崇山峻岭,巍峨雄壮不可言。青山绿水,茂林修竹,渠河成东西分流,峺盘激流成瀑布,乃红阳胜地之观。峺盘祖庙,更是闻名于世外,尤可往也。
时序七月,正逢休假,诚邀诗友,返游故里,小搞诗会,吟诗词之风雅,把酒言欢,学古人之吟唱。长幼咸集,露宿山村,体验生活,岂不乐哉!
时逢三伏,序属大暑。家乡偏僻,夹谷之地,但得群山环抱,翠竹遍野,是可观也。家乡翠竹,情之所系,心之所向,永难忘怀之象,以此记之,以示后人。
遥观家乡,翠竹成林,翠影摇曳,仪态万千,亭亭而立,以君子之风范,节节高升,展刚直之姿颜。微风拂过,叶叶相摩,沙沙作响,如闻仙乐之悠然。晨雾缭绕,如梦如幻,似报轻沙之婵娟。
畅游竹林,翠竹挺透,山林之间,翠影摇疏风弄弄。竿竿挺立,直向青霄云上头,叶叶飘逸,恰似绿波漾清幽。晨迎朝晖,露珠闪耀映其晖,暮伴晚霞,余晖洒金染其羞,风来起舞,飒飒声韵如仙奏。雨至洗尘,滴滴凝翠满枝头。节节劲骨,历经岁月志未休。岁岁常新,演绎坚韧情长留。
其根发达,咬定青山,立根破岩。细根入土,盘错而固,汲取天地之灵,蕴育生机无限。大风拂过,竹林倾诉,沙沙作响,如奏鸣曲,岂不快呼!其竿修长,坚韧不拔,傲立风雨之间,无畏霜雪之寒。叶子青翠,翠绿欲滴,随风舞动,仿若诗意画卷。
最喜新竹胜旧枝,春来新笋,破土而出,蓬勃向上之态,令人心驰神往。夏伴浓荫,清凉四溢,为乡人遮炎阳,送爽意而安祥。秋染霜华,翠色愈浓,与丹枫辉映,展独特之丰容。冬迎霜雪,傲然直立,挺坚毅之脊梁,当家乡之瑞祥。
竹之品质,坚韧刚直,傲岸不屈,虽遭雪压,未肯低头,纵遇风欺,何曾折节,此则翠竹之品赏也,前人之述备矣。苏子有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刘孝先咏竹: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诸此等等,皆有累述其功。
嗟乎,吾父以上三代,皆以编织丝竹为生,对竹情有独钟。传至我父,为避匪乱,与祖父逃至敢阳,无寸田地,遂以编织维持生计,或为人编凉席、箩筐、簸箕,或拿竹具到街上叫卖。
父之双手,岁之织工,织竹之诗篇也。每见父之竹具,产生有种对自然之敬畏,对生之热爱。父之竹器,或简约大方,或精致细腻,或古朴典雅,或现代时尚。母之凉席,为父之作品,伴母终身,实为可贵。岁之流转,父之竹编技艺,现无人传承,但父之精神,亦为心灵之慰藉。足见竹之精神,为父之精神,父之精神,实为竹之韵也。由是感言:生于斯土,伴我乡邻度春秋,翠意盎然,装点家园韵长流。观之神怡,感其气节意悠悠。家乡翠竹,永在吾心梦里酬。后有诗为证:
悠悠翠竹漾清幽,竿竿斜倾向云霄。
晨露朝晖迎旭日,余霞洒染满枝头。
生于破土节节劲,绿意坚强韵长流。
气节神怡经岁月,家园装点梦里酬。
潘克,在职在编教师,热爱文学创作,特别在诗歌方面比较突出,喜欢看书,游山玩水,广交朋友,现是隆安县作协、诗协会员,作品发表在《广西云》、《隆安文艺》、巜头条》、《中国诗歌网》、《邕州文苑》等平台。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