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爱
杨自坤
这篇拙文本来的题目是《摔断的猎枪》。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源于多年前看过一篇真实的报道,至今仍萦绕在心头…。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国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时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猎户进山打猎,解决温饱,是天经地义的事,当时还没有动物保护法。
一个猎人这天又进山了,转悠了半天也没有收获。这时突然看到一个母猴子带着几个小猴子,正在树上跳来跳去玩耍…唉!猴子的肉也可以充饥啊!他就举枪瞄准…母亲本来自己可以跑掉,可它不忍心抛下孩子。
在猎人准备扣动扳机的那一刻,震撼的一幕发生了:它向猎人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式。而后摘下几片树叶;一只手拿着树叶,另一只手把乳汁挤在一片片树叶上,而后小心地把一片片树叶放在树杈的平缓处。虽然它知道这点奶水无济于事,但它在死前也只能这样做了。完成了这些动作后,它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等枪响…猎人被它镇住了!
掉头回家后直接把枪摔断了!老婆孩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一家人都理解他的行为,宁可饿死也不打猎了!当然别人打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无独有偶。在野生动物园里,母亲为了任性的女儿命丧虎口!
老母鸡带鸡崽找到虫,自己不吃给鸡崽吃;下大雨无处躲藏,鸡崽都钻到母鸡翅膀下面避雨,而母鸡则昂头任凭大雨浇灌;小鸟出生后,老鸟一趟趟衔虫给小鸟吃,何惧狂风暴雨?!所以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著名诗句。
看看动物是怎么回报母亲的呢: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五十多年前,我们老家的人是绝对不吃黑鱼的。把黑鱼看得很神圣,因为它是“孝鱼”。即使是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饥肠辘辘…宁可吃野菜,也不吃黑鱼。
据说黑鱼在产后,眼睛就看不见了。小黑鱼们就围在母亲的身边游来游去,义无反顾地自愿献身给母亲充饥…直到母亲的眼睛复明,最后剩下没几条。
母亲在世时,我逢年过节回家看望母亲,来回给母亲点钱,竟博得了一个“孝子”的名声!是不是来源于那句“…各人挣钱各人花”推托养老的自私口号呢?!这不是具有讽刺意味吗?我能回报母亲为我付出的百分之一吗?!
和朋友们喝酒吃饭,几百上千,眼皮都不会眨一下;给领导送礼时满脸堆笑,点头呵腰…。礼物少了,他不会正眼看你;礼物多了他说一句:小伙子好好干!你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我们什么时候这样对待过自己的父母?!
我把母亲从老家接到县城来,准备到医院做手术。在公交车上,她无力地依靠在我身上。下车快到家门时,她不顾自己走路不稳,抢过篮子坚持自己提着。虽然不重,也有四五斤吧,里面有我在老家赶集买的东西。
刹那明白了…到自己的儿子家也不能空手啊!面对母亲的举动既心酸又陌生…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个人的悲哀?!你怕什么呢?你儿媳妇要是不同意,我也不会把你接到我家的…何况妻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人。
母亲手术后活了不到两个月。临终时她埋怨我不该花钱给她做手术,说这个钱够给她送殡的;她又对我说:她被疾病折磨的早就不想活了…要不是怕给我落个坏名声,也和别人一样喝农药死了。
在2015年的亚丁湾撤侨行动中,那些饱受战火惊吓的游子们,在登上中国军舰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泪流满面、不约而同地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祖国啊、妈妈!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不胜枚举的例子深刻诠释了“母爱”:世界上只有母爱是无私的!也只有母爱是伟大的!
所以我把《摔断的猎枪》改成《母爱》。
参考资料:
《灵性的小黄猫》都市头条24—06—05
2021年母亲节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出生,临沭县作协会员,笔名:沂河岸边,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
1970年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临沭文学》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