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精神血脉 致敬抗震英雄
——唐山大地震48周年记
值此,唐山大地震48周年,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海峡两岸四地知名度作家谢吉恒先生、携同世界汉语作协会员、丰润区浭阳书画艺术研究会文友艺术家们,与唐山市义工家人于7月28日下午三时许,相聚抗震纪念碑广场、融入市民纪念活动,共同悼念遇难同胞,与当年“空中救人”原空军某部队唐山机场地面导航员李升堂老人,共叙人民解放军徒手救员的感人事迹。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惊天地、泣鬼神。唐山人民以生命、汗水、精神和智慧,为人类创造出抗震救灾、城市重建、地震科研等多方面经验,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唐山抗震精神。1990年11月,唐山获颁“联合国人居奖”。感恩奋进的英雄城市可歌可泣,令人钦佩难以忘怀。


时针回拨至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大地疯狂、上下猛颠左右摇晃,十秒钟,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失亲丧友,死伤枕藉,鸡鸭鱼虫齐喑,四野一片死寂。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此刻瞬间变成人间炼狱,基础设施几乎全部瘫痪,地震发生23秒内,百年工业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在唐山发生的里氏7.8级(资料有述美国监测达8.1级,京津地区地阻表地震仪有被烧破格)地震,共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城市功能全部瘫痪。大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有感范围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7万平方公里。被称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那一夜,酷暑的炙热始终没有消逝......
飞信中南海
作家采风团在抗震纪念馆内,聆听89岁高龄的李升堂老人的回忆当年,时任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目睹众多伤员涌入机场求救,把解放军当做唯一能救百姓生命的人,作为震灾幸存者的他与四位战友,在失去与外界联系的困境中,大地震当天李老当机立断,按非常时期特别情况起飞。早上六点多钟,命令“里-2”飞机强行起飞,历时九十分钟飞抵降落北京南苑机场。随即,报信人员用调度电话向空军司令部报告,在马宁司令员亲自安排下,报告人员顺利进入中南海,向党中央领导集体汇报了唐山大地震的灾情。与此同时,为了摸清具体灾情与震中李老又指挥一架“米-8”直升机,艺高人胆大,在飞机油料待尽降落的情况,亲自确定航线,不加油情况下飞上市区上空与丰南上空,报告塔台:市内所有建筑物全部震平!从而及早确定了震中,为党中央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情报。上午,迎来了北京军区领导机关及时建起了“前指”,中午指挥救援飞机惊险降落,他决定运出一些伤员和一些外国人。
李老与他四位战友组成的五位党员小组立誓:为了唐山人民,不畏多大困难,都要保证每一架飞机安全起降,抢运赈灾物资,多外运一些伤员,誓死挽救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李老带领四名航行调度员,仅用一辆能自身发电的通讯车,采取对空中飞机喊话的办法,经过15个昼夜奋战,共指挥来自全国30多个机场,13种飞机,11项飞行任务,3000多架次安全起降。共外运重伤人员20000例,数千吨急救用品、急需物资、医疗队、抢险人员快速降临。
正是“日飞起落三百六,满天银翅壮歌喉”。《人民日报》“伟大军队、英雄的战士”一文称“架次之多,密度之大,条件之艰难,世界罕见,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8月4日,时任国务院总经理华国锋乘“一级专机”来唐慰问,再次肯定了他们的功绩——在唐山人民最危急的时刻,保障空中生命通道安全运行,做出了特殊贡献。
1977年,荣获中央军委“集体一等功”荣誉;2006年,李老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对他称赞“你为唐山人民立了大功”。唐山地震博物馆陈列着他们的事迹,写入“唐山地震志”“唐山军人志”编入《唐山百年纪事》书,永载史册,彪炳青史。

赓续血脉情
年愈八旬已至的耄耋谢老院士,手挽年近九旬的李老,在世界汉语作协会员谢老长孙谢奕、作家赵一臣女儿赵丹等文友的陪伴下,众星捧月,与路南区第二实验小学2020级3班“感受唐山文化,寻访伟大精神”全体师生簇拥在地震博物馆聆听着两位老人讲述着当年故事。

李老对馆内陈列的图片详细讲述:唐山飞机场震后6天共起降输送物资、运送伤员的飞机1364架次,最多一天350架次,两架飞机着陆间隔26秒,创造了飞行时上的奇迹。谢老动情的介绍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前身在新中国伊始先后参加了鞍钢、本钢、包钢建设。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由包头星夜驰援,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抢险战役中,震后28天就炼出了唐钢第一炉“志气钢”。1978年2月3日二十二冶在丰润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南征北战的恢弘序章。他是从包钢驰援唐山其中一员,唐山早已成为他的第二个故乡。50余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与河北冶金工业尤其是唐山冶金行业的工业企业,缔结成莫逆之交。感恩奋进的英雄城市与人民所取得的新时代业绩,均已被谢老以通讯、散文、人物传记等多种文学体裁作品著书立说,赓续精神血脉之传承,弘扬唐山的英雄城市与英雄人民。今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征文活动中,以李老唐山大地震空中救人事迹为题材的散文“黄埔百年精神闪光”谢老作品代表河北省籍作家作品应征获奖。百年热血,薪火赓续。为进一步激励广大黄埔亲属后代和黄埔工作者继承先辈伟大志业,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征文活动,在全国各地包括诗歌、散文等各类作品160余件,经初选、网络投票和综合评比,共有20篇作品获奖。谢老巧妙地将传承黄埔精神,就要挺身而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主动出击精神与李老“空中救人”事迹有机赓续精神血脉,传承黄埔精神,就要挑战自我、敢打必胜。

在抗震纪念48周年活动现场,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分别刊有李升堂老人参加作协活动,刊有李老震后救灾“空中救人”事迹的作品集将《当代作家》《作家文学交流散记》《2023年华语文坛风云人物》赠予李老。让作家的子孙和年轻的文友们共同感知“赓续精神血脉 致敬抗震英雄”的涵义久远留芳。

(赵一臣 赵丹)
2024年7月28日 23:30于迁西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