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兼职能减少经济压力让自己生活得更从容,但是大家要注意,找兼职工作时要擦亮双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落入诈骗陷阱,更不要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帮凶”!

真实案例
7月26日,洛宁县公安局赵村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下发线索,辖区一村民涉嫌电信诈骗。经民警核查,洛宁县赵村镇一村民,通过手机快手找工作“赚钱”。其按照对方要求,在明知所拨打电话涉嫌诈骗内容的情况下,仍用本人手机号拨打电话欺骗他人。该村民的行为已构成为电信诈骗提供帮助,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电话引流套路解析
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发布“打电话就给钱”的兼职信息,要求招聘的“话务员”以设定好的话术,按照非法获取到的公民信息名单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引导受害人添加上游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这种所谓的兼职工作其实是帮诈骗分子进行引流,为诈骗分子下一步实施诈骗作准备。
1 什么是电诈工具人?是否涉及违法犯罪?
电诈“工具人”是一种比喻,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
当前,电诈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在电诈犯罪链条中,电诈分子需要将诈骗钱款分散转入多个层级的他人银行账户中,隐蔽诈骗钱款来源,逃避公安机关追查。
境外电诈分子通常远程操控境内的手机、插卡设备拨打诈骗电话,冒充境内电话。
电诈分子还使用他人互联网账号,或冒用身份向亲友骗钱,或用来发布违规广告、推广引流信息,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也会被用来洗钱…
为完成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电诈分子大肆收购、获取“两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工具人”具有犯罪的故意、过失,则构成帮信罪、诈骗罪共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2 电诈“工具人”常见形式
01 兼职高薪“采购员”
高薪“兼职”、飞来“横财”?实际是电诈洗钱!

02 办贷款被利用刷流水洗钱
“马上放款,无需抵押,无需征信”,千万要警惕!别被利用成为洗钱的帮凶。

03 帮人转钱获取提成
诈骗分子以“帮助转账、日赚千元”为噱头招募人员,要求将资金转账至指定银行账户内,帮助完成非法资金转移。因此,帮人转钱获利不可取。

04 买卖、出租“两卡”
为完成违法犯罪行为,电诈分子大肆收购、获取“两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05 帮忙“引流”获利
“引流”是诈骗开始的“前端服务”。受害人被各类“引流”方式诱导加入指定微信群、QQ群或其他群组,而后被诈骗。其中,拉人进群环节费时费力,且不利于“隐蔽幕后”,所以许多电诈分子招募他人成为“引流”工具人。

06 现金花束洗钱
将万元现金做成“鲜花”装进礼盒,送给母亲做生日礼物;在所谓结婚纪念日,定制内藏数万元现金的蛋糕送给妻子……这些精心打造的礼物,在不经意间就让商家掉进了“工具人”圈套。

07 电费、话费等充值洗钱
电诈分子通过各类渠道发布“电费充值”“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等所谓优惠充值服务,吸引用户购买。购买后,电诈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缓冲时间内,完成非法资金的转移。

08 搭设Goip、Voip设备
“帮忙架个设备就能收到佣金”,大部分电诈团伙都藏匿于境外,有了Goip、Voip等设备后,犯罪分子就可以在境外远程控制国内的手机、插卡设备拨打诈骗电话。

3 怎样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
牢记防范电信诈骗“六不一要”。
防范电信诈骗“六不”
不接听陌生来电、不随意转账汇款、不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高薪兼职、不点击未知链接、不售卖个人账户。
防范电信诈骗“一要”
要及时报案。发现个人及他人被诈骗、或被利用帮助诈骗等情况后,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源:洛宁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