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征文053
春天的怀念
陈玉珍
离开支教的那个地方,已经很多年了。但我却常常怀念它。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春天的芽儿一发,我对它的念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长起来,像野地里的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个地方,叫张坊,是商河地区一处再平常不过的小村子。
村子中间有一条河,是从徒骇河引过来的支流。雨水不济的时候,这条河便成了浇地用的专用“水道”。河道七拐八弯的,顺着地势,在村子里肆意流淌。
学校就在村子边上。我们当年一起去的七个人,吃住都在学校里边。四周都是田野,方便是方便了些,却委实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地方。
每到晚饭后,倘若没课,我们都喜欢去村子里走走。有时候是去新村——村子里唯一一家饭店就设在那里,每逢需要打打牙祭的时候,我们一起支教的七八个同事,便一起相约去那里,点上几个小菜,喝上几盅——都是当地产的白酒,名字叫今朝酒的,据说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一款叫“经典珍藏”系列的,度数高,喝着极为沙口。每次去,我们队伍里几个男老师都喜欢点上一瓶。
我们几个女同事,喝不了白酒,倒是更喜欢这家店里售卖的雪花牌啤酒。这种口感绵软的老式啤酒,我小时候见过,还经常给家里的父辈去买。那时候便宜得很,大概块儿八毛地就买上一瓶,还能顺腿挣个“零嘴”钱。是以这类跑腿“小二”的活儿,大都被视为“香饽饽”。我和妹妹都抢着去干。后来,这种便宜又好卖的啤酒,逐渐被新出的各式生啤、熟啤代替。如今在济南,已经很少能喝到它了。
“哎—老板,你咋还卖这个酒呢?”同事一边把一颗花生米嘎嘣嚼碎,一边和旁边的老板唠嗑。
“俺们庄户人家,不图那些虚的没的,就认个实在呗。这酒啊,便宜,好喝就行……”老板是个40来岁的中年男人,胖墩墩的,看上去格外憨厚,倒不像是买卖人。
于是,我们就常常就着他端上来的酸辣白菜、土豆丝,外加一碟自个腌的小咸菜,细酌慢饮,天南地北地聊起来。在那样一个逼仄的小店里,竟也能吃出海阔天空的感觉来。
酒足饭饱。一时间乡愁尽散。往回走的时候,要经过一片野地。乡村的夜晚,到处黑黢黢的,尤其是庄稼地里。偏偏头上的月亮透亮透亮的,像是特意给你提了一盏灯笼似的。有时候,也会遇见趁着夜色套野鸡的农人。他们拿个手电筒用强光一照,麦子地里的野鸡就傻站着一动不动了。当然,这种情况都是听当地的同事给我们讲的,我们自己倒是一次也没看见过。
白天的时候,我们也注意观察了,周围确实有不少野鸡。有时候,还连着好几只呢。一个个高耸着尾巴,在麦子地里走来走去,一幅领主的派头,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嗤之以鼻。我们几个对了对眼神,几个人撒丫子一起去追,可惜谁也追不上。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野鸡们倒是毫不在意,继续在远处的麦陇上悠闲地散步。竟是丝毫不受我们的影响。
校长对我们说,他认识庄子里一个逮野鸡很在行的人,改天带我们去拜访一下。为此,我们很是兴奋了一阵,不止一次地幻想过各种逮野鸡的情景,有夜里用手电筒照住的,也有大白天下套子抓住的。可惜,直到我们走,也一次没有实现过。至今深以为憾。有时候也忍不住想,或许,我们再待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梦就实现了呢?于是,想回去转转的心思就越发深重起来。
新村固然有这么多的乐趣,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喜欢去老村子里走走-----那些略显破旧的老宅,似乎比新房子更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们。
老宅和新村,被一条宽大的街巷一分为二。左边高屋新瓦,右边泥墙篱笆,泾渭分明,却又相互融合,相应成趣。
顺着河道往西走,从第一栋房子开始,便是断壁残垣,一看便是年岁很久且无人居住的老房子了。
往远处看过去,这样的老房子,委实真不少。一眼看不到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都搬到新起的瓦房里去住了,老村便渐渐闲置下来,却也不乏有人住,都是些上了岁数的人。
可越是这样的老房子,我越是喜欢去转转。像是一件断了鼻的老茶壶,老则老矣,却隐隐散发出岁月的光泽。
老宅的确老了。有些人家的院落,明显已经破败了。像是右手边上第一栋老宅,一面院墙已经倒了半截,漏出很大的一个豁口来。木制的大门摇摇欲坠,索性也不关,向所有人敞开着。当然,也包括成群的麻雀和长尾巴的喜鹊们。榆树和香椿都上了年纪,枝桠旁生,占据了院子的大半个天空。一到春天,榆钱满地,春芽满枝,却是多少贯也买不会小院旧日的风光了。
院子中间有丛花椒树,筋骨饱满,一看就是主人家老早就种下的。这个季节,刚刚抽出些许新芽。你往近处再凑些,就会闻到它特有的香气,辛辣却不失芬芳。采下来腌制成小咸菜,或者配上几个刚出窝的鸡蛋,摊成鸡蛋饼,那滋味儿,别提多么鲜美了。我们常去的那家小酒馆,就常常卖断了货。当然,去抢着买的,也无非都是我们这些个外乡人。当地人,谁家门前院子里,抑或地头上,不种上几棵呢。这样的美味佳肴,也就这个季节才能吃到。古人谓之“春菜”。
颓败的西墙根,主人家开出一块小小的菜地,莴苣还小小的,韭菜却已经有一指多高了----古人说,春韭秋菘,都是难得的美味。不知道主人会啥时候回来呢?想来不会很久了吧。韭菜们从不为自己担心。
有住户的人家,光景就大不相同了。门前十步之地,大都用红砖整齐铺过----乡民们说,这是为了方便秋收时晒谷用的。两侧也一样开辟出一小块菜园。虽比不上城里的花园阔绰,却自有一番自然天成的趣味。油菜、香葱、菠菜......那些在餐桌上冒着香气的名字,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
倘若地方足够宽敞,梨树、核桃树、苹果树、花椒树,也是要种上一些的-----即便是只种了一棵,也一样会不管不顾地绿着,结的果子足够一家人嚼用了。年景好的时候,或许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些,那便是意外的收获了。
春天的时候你去做客,有时候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果树的枝桠上会用袋子包了石块或泥土压在上面。起初,我们以为这是小孩子闲来无事的“杰作”,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果农一种常用的技能,乡民们管这个叫作压枝,是方便果树挂果用的。有了它们,果树更好分叉,受光面积增加,结的果子也就更多。
等到果子长得差不多大小了,果农们还会给每个果子穿上一件小衣---有的是塑料袋做的,有的是特质的纸袋,都用线绳收了口,以此护它们安然躲过虫害。
在乡下,这样简单又实用的小小“伎俩”几乎比比皆是。
当然,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被利用起来。乡民们管不到的地方,小草和野花们就会在那安家。地闲春草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天底下,哪有一片土地是不能安置一抹绿的呢。再荒凉的地方,也终将有生命可以抵达。
至于苦菜、灰灰菜、荠菜、马生菜......它们会不请自来,从不犹豫,从不矜持。随手在田里扯一把回去,为爱人洗手作羹汤,光是想想,就已经觉得十分浪漫。用来清炒,或烧汤,颜色都青碧可爱,像极了一碗春光,盈盈泱泱。想必吃它的那个人,也一定会心生欢喜。
有时候,我们也什么都不干。什么吃的,用的,都不去想了。就呆在太阳底下,像植物一样,不躲不避。村头的石碾子晒得热乎乎的,我们坐上去,觉得自己很快活。天上的云彩已经白得不像话了,春风一吹,几乎就要化了。闭上眼睛,假装自己是颗棉花糖,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柔软;或者是一缕风,吹过空旷的田野,吹过青碧的水塘,不去找所谓的方向……
人家门前的石磨盘,又吱扭吱扭地响起来了,村里的大娘婶子们,一圈一圈地推着磨盘,把豆子磨成面,等着回家做菜豆腐去呢。地头上的灰灰菜,薅一把洗干净,早就晾在院子里了……
远处,徒骇河的水哗哗地淌着。一直淌到梦乡里去。有多少个夜晚,我枕着徒骇河的水声入眠,也在这水声里醒来。那里面,有我想回而回不去的旧日时光。
春水年年绿,春林年年长,这么想着,一年的时光过去了,几年的时光过去了。而我梦乡里的高屋新瓦、泥墙篱笆、老酒醇香,却愈发地清晰起来。思念的种子一经播下,便再也无法停止生长。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史铁生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好在,那些我们想回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心魂却常常代替身体,踏着杨花,走过小桥,抵达我们每一个想去的远方……

作者:陈玉珍,笔名蓝茵,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诗文发表于《时代文学》《语言文字报》《中国教师报》《山东工人报》《山东教育报》等全国、省市各大报刊杂志,并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附:
今朝杯“75华诞看今朝”主题征文启事
温泉花乡,生态商河——这是千年古县鼓乡商河的金字招牌;
兴业福地、宜居之城,这是全国千强镇、全国镇域经济500 强——商河县玉皇庙镇由来已久的两张金色名片;
济南今朝酒业、济南飞鹤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这是商河县“薪火相传,创新发展,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优秀企业代表……
75年风雨兼程,75年同舟共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从“站起来”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忆往昔,你我曾经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看今朝,祖国大好山河,岁月陈香。为庆祝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盛世今朝的风采,特举办今朝杯“75华诞看今朝”主题征文活动!回顾与祖国一同奋斗的岁月,回味今朝陈酿的醉美芬芳;分享与祖国一路成长的故事,传播盛世今朝的赤子情怀。期待您的如椽之笔挥洒最诚挚的祝福与赞美。
一、活动主题
“75华诞看今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二、举办单位
主办: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承办: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商河县玉皇庙镇人民政府
商河县作家协会
协办:济南今朝酒业 济南飞鹤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山东秋澄印象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3月31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邮箱、微信:王连勇 13210500123 shwyn.j431@163.com A05318478
诗歌投稿邮箱、微信: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