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读《到韶山》(七律)——品读毛泽东诗词感悟之十一
文/傅少森
经年战火故乡还,追昔思今国运牵。
桑梓英雄豪气爽,神州大众热潮连。
翻天覆地换新貌,避祸驱灾闯苦坚。
发奋图强谋壮举,同心勠力谱宏篇。
附原文《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简要解读
历经多年革命战争,诗人在建国后的第十年(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作者抚今追昔,感而赋诗。当时,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境,诗人此时忧心忡忡,但作为浪漫诗人,他在故乡、在战争的历史中找到了精神力量。
诗人写的是韶山,但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一样,经历血和火的考验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现在暂时的困难有什么可怕呢!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内心充满了激情,这种心情所写的诗也饱含着激情。
此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高山的雄伟突兀,江海的奔腾壮阔,透过诗人丰富情思与雄健笔力,凝珠于纸上,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2024.7.14.)
作者简介:傅少森,安徽合肥人,长期从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高级职称,著述数部,业绩与诗词联文等作品多有获奖及入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