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捡杏子的故事。听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由于今年气候好,红梅杏大丰收。但是,漫山遍野的红梅杏都没有人采,只能掉到地下,发烂发臭。小鹏家庭条件不太好,他的爸爸外出打工。小鹏想要买一件运动服,向妈妈要钱。妈妈说:“你自己去挣。”小鹏不知道做什么才能挣到钱。妈妈说捡杏子,取出里面的杏核就可以卖钱。
小鹏一听,连忙吃了馍馍,一溜烟似的跑出去捡杏子了,妈妈和奶奶也跟着去捡。三个人捡了好一会儿,奶奶的箩筐已经满了,妈妈也捡了大半筐。再看看小鹏,他只捡了两把杏核,还皱着眉头直嚷嚷着:“这杏子在地下都烂了几天,太臭了,我不想再捡了,我要回家吃饭。”妈妈却说:“你可少来那一套,你来的时候还在吃馍馍,这才捡了多久就要回家吃饭? ”奶奶心疼孙子,连忙说:“哎呀,好了好了,小鹏都捡了这么久,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吧,捡不到就算了。”
他们回到家吃了午饭,妈妈让小鹏把两筐杏核挑到集市卖。小鹏从来没挑过担子,挑上担子就有些头重脚轻,脚下打滑,根本就挑不好。小鹏才走了一小段路,杏核就洒了一地。到了集市,杏核已经所剩无几了,根本卖不了几个钱。小鹏当然买不了运动服。
小鹏已经十三四岁了,捡杏子嫌味道臭,只捡了一点点,而他的奶奶那么大年纪却捡了满满一筐。显然,小鹏没有认真地干活。小鹏生长在农村,却不会挑担子,显然是从小没怎么干农活,自然也没有受过多少苦,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现在的孩子,被家庭保护得太好了,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的风吹雨打。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如何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少年学生要走出温室,体验劳动和生活,磨练意志,强壮筋骨,掌握生活技巧,不能像小鹏那样,做个长不大的“啃老族”。
(作者系原州区第十四小学六年级学生)
钟声点评:
这篇是课堂上现场就完成了的。文章完全是按照老师讲述的故事结构行文的,表述到位,过程详细,语言精练,感悟真切。从红色来看,有些表述还应该继续跟进,使表述更加完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