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磨亮街道
城乡昔日老旧的街道,经过岁月的磨洗,宽敞亮丽,清新夺目。
街道历来是城市的脸面,体现着不同时代的风雨沧桑和发展变化。
昔日的街道,不仅土路面坑坑洼洼、狭窄拥挤,而且脏乱差,牛羊骡马牲畜、猪鸡鸭鹅等动物与人一起赶集,是一派人畜、人和动物混杂的烦乱又热闹的场面。四处是骡马牛等牲畜和猪羊等动物的粪尿,满街充溢着粪尿臭气和尿骚味。遇到下雨天,路面上稀泥、牲畜动物粪尿融合在一起,泥泞而污浊。
岁月是一块磨砺石。时代沧桑巨变,岁月磨砺最为显著的是街道面貌的改变。街道拓得又宽又平,沥青路面油得贼亮贼亮,水泥路面打得厚实牢固,清洁工天不亮就把街道打扫得纤尘不染,牛驴骡马等大牲畜和猪羊等动物早不让进入街道,人流如潮,一派繁盛欢闹景象。
岁月磨亮街道,街道炫丽时代风采。人们行走在干净靓丽的街道上,精神是那般的饱满,心里是是由衷的欢愉。
寒露
岁月在匆匆赶路,时令也加快了回归的步伐。
寒露金风,归雁在枫红柳黄荻白中加重了对乡愁的倾诉。一字是归情如水流泻,人字是归翅上承载着远方游子的重托。
并不是太阳减少了热情,也并非风忽然改变了态度,季节的车轮轧轧碾过田园,丰稔的庄稼和果实,都被装载而去,田野的裸露是为了无牵无挂的冬眠。
别抱怨风寒钻骨,别厌恶霜露披山。有菊花的秉性和傲骨,那就凌寒傲霜,生就一副百草的脾性,那就顺应天道,踏踏实实做好休养生息,为来年的的蓬勃养精蓄锐。
天远了,云白了,是因为秋高气爽了;水低了,山空了,是因为秋深物藏了。
枫红菊黄,是秋风秋雨倾心给山野染上的色彩;山野五彩斑斓,是时令倾吐的诗情画意。
不要凄凉,切莫悲伤,在寒露时节,以诗意的心情,去尽情领略和享受秋日胜春朝的美好意境!
陋室铭
昔日留下童年欢乐的窑洞,早已不见踪影;曾经亲手建造的土坯房,也坍塌成一个不忍目睹的颓垣断壁。
生命中如襁褓般的土窑洞和土坯房,曾是那般的温暖又温馨。
一孔土窑,一间土房,何陋之有!牛羊鸡等与人同住一窑,锅碗瓢盆、石磨、家里所有的粮食都储藏在窑里,与全家人的呼吸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何等的富有和安全。
如今,住在城里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衣食无忧,已非昔日土窑土房可比,反而有简陋的感觉。居住的人相同,所不同的是人的年龄、生活环境和社会心理。
与达官显贵、富商豪贾的豪宅大院、别墅洋楼相比,自家的居所确实简陋无比,但与那些居无定所、靠捡拾破烂为生,居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靠打工养家糊口的人相比,我们的居所又是多么的豪华。
真正住在陋室时,每天阳光灿烂、开心快乐,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向往;住在城市的楼房,吃穿不愁了,反而脸上罩着阴云,整天愁眉苦脸,其中,或许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恐怕更多的是人对物质生活不满足欲望作祟和攀比心态作怪吧!
不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不论家庭富贫、房屋大小、卧床宽窄,谁都睡不足三尺,站、坐不足一平米,最后无非一抔黄土,其余都是多余。
冰心老人曾说,要在物质追求上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知不足。有了这种精神境界,即使陋室也就不觉得简陋。
诗豪刘禹锡一千二百年前写的八十一字的《陋室铭》,已是千古绝唱;诗仙李白登凤凰楼看到崔颢的题诗,发自内心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已道尽文人墨客如果不能超越前人,就不必再费笔墨的道理。我坐在我的居室,捧着美妙绝伦的《陋室铭》,只能顶礼膜拜,知足常乐!
暗香
春风刚刚调准河水的琴弦,溪流的音符刚刚弹响,便有一种幽香从桃杏树的枝头流出,随风招蜂引蝶。
室中的茶香幽暗轻淡得无踪无影,却与悠扬甜美的音乐一起绕梁入心,让人陶醉。
茶香和音乐无手无脚和色彩,却将酣睡的花儿的眼睛撑开,暗香一交融,却芬芳了春夏。
春风把暗香悄悄送进蜂鸣和莺声里,又挂在彩蝶和紫艳的翅膀上,莺歌燕舞、蜂鸣蝶戏,暗香一缕一缕送进人们的鼻子里。
昼看流云,夜赏明月,听草上风声、林间鸟声、池中蛙声、波上桨声,云影、日影、月影、灯影、山影,或明或暗,如袅袅的琴声和幽远的歌声,兼有无以名状的暗香一丝一丝入心入肺。
很想嗅到大雪纷扬中妖妖梅花的暗香,但此生无缘,只能在古人今人的优美诗文里欣赏。
不是执念,但也相信,心中有香,世界处处飘香;赠人玫瑰,手会自留余香。
丰收的秋
秋风,尽情地唱响丰收的赞歌;秋阳,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光和热馈赠给田野里晚熟的稻谷和晚开的菊花、桂花、木芙蓉等。
勤快的麻雀突然懒散起来,晨阳快要冒花了,它们才叽叽喳喳从树林飞向将要收割的玉米田。但它们的小喙没有能力叨开裹紧的玉米皮,就商量去美餐快收割完的粗壮的谷子。
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虽然成熟,却依然精神饱满,一个个伸出粗壮的胳臂秀肌肉,引逗得松鼠硬是从它们健硕的肢体上咬噙饱满的颗粒为自己攒冬粮。
一尺长的谷穗费力地支撑着沉重的头颅,以虔诚的姿态感谢阳光雨露,感恩肥沃的大地。
牛的心情有点悲凉。本该是它们最烦忙的季节,谁知被机器无情地替代,致使它们完全失业,待在圈中吃闲饭、常遭主人白眼甚至辱骂。它们的命运变得和羊一样,养尊处优,等骠肥体壮卖给屠宰场,最后成为人们的美餐。
最为兴奋的是一窝一窝白胖的土豆。它们被机器翻出,一个个个大型圆,白森森地躺在地上,被主人雇来的农民捡拾装袋,过秤装车,发往远远近近的粉条粉丝加工厂或者蔬菜市场,供人们买回切炒蒸煮,尽享美味。每年的土豆王大赛,它们都想参与,但知道成功的概率不大,就索性让主人送进锅锅灶,先吃为快!
在丰收的秋里,处处是丰收的景象,处处写满让人百读不厌的秋诗,处处流淌着让人百听不倦的秋韵。
古井遐思
一眼古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不知岁月经历了多少沧桑轮回,古井依然喘着幽深的呼吸。
荒草几乎将古井掩埋,昔日柔韧又刚劲的吊绳,或许早已腐烂在井里的水底不见踪影,曾经吱吱扭扭唱着生命欢歌的辘轳,摇把也脱落得没了行迹,唯有那个转动的辘桶,被岁月剥蚀得将要腐烂成灰,手抚摸在上边,绵软得没有一点皮肤的硬度和骨感;井边的木檐,不知何时失踪,杂草和青苔几乎将井口封锁严实;剥开草往井里丢块土坯或者砖瓦块,还能隐隐听见幽混的水声。
好像从我记事起,古井旁是个坍圮的院落,院落修建于何时,住过何人,父辈们也无从知晓,那口井就那么孤独地坚守着曾经旺盛的生机。
如今,古井经岁月风尘填埋,又经新时代推土机的铲填,身影几乎消失,那个曾经旺盛的生命和开心的笑声,已彻底埋藏在历史深处,那只明澈的眼睛和那汪清澈甘甜的心泉,完全被填埋遮蔽,但她曾经的热情和乳汁一般的养育深情,会永远铭刻在荣誉榜上。
我看见,古井的眼睛,仍看着远方;古井的血液,仍在地底流淌;古井的心脏,仍在剧烈地跳动;古井的精神,仍在滋润干枯的嘴唇,仍在浇灌干枯的生命……
深秋
白露为霜,茅芦雪头,枫火燃梁,落叶铺地,秋不仅已深,而且近末。
秋深,深在气候开始寒冷。帅男靓女,年轻人火力再盛,也不敢露胳臂露腿了,吹风衣不仅裹了身,而且罩了头。喜欢鸣叫的秋虫,把声音也埋在厚土里不再发声;清晨,寒霜已白了草木,也白了路面,人和动物在地面走过,都会留下清晰的行迹;居住院子的人,有的开始升起炉子,居住在楼房的人,有的已经开始供暖。
深秋,好一个寒字了得!
秋深,身在色彩红白分明、缤纷有韵。
寒霜竞白云,白茅赛白雪;红叶烈火焰、赤红旗;黄叶与桂花、菊花一起赛流金,蓝天与绿水上下共碧玉。
这浓重的的色,是深秋的特色;这独特的色,唯深秋所独享。
秋深,还深在声里。树木悲鸣的萧瑟之声,如金戈铁马,是秋弹奏的金曲;南归鸿雁的唳鸣,既是思乡的心声,也是北方天寒发出的颤声;一向天真快乐的麻雀,在太阳下也都发出瑟瑟之声。
深秋,天凉好个秋,肃杀萧条是真容。
温暖的土地
草木的生长,庄稼的种植,马牛羊的牧放,人类的生存安家,世间一切动植物,乃至里里外外的矿产资源,都离不开土地,都是土地的宠儿。土地是养育万物的母亲和温床。
温暖的土地,用生命让花朵充分展示形态美、色彩美、味道美;温暖的土地,让小虫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温暖的土地,让人们通过汗水和智慧,不仅维系生命,还创造财富,发展科技,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田园是农人开垦、培育的播种蔬菜和庄稼、栽种果木的肥沃土地;草地和森林,是牧人养殖马牛羊等牲畜,是野生动物们生存和繁衍生息的绿色土地。
每个人都有一分属于自己的温暖土地。
教师的温暖土地是教室和黑板,医生的土地是院和病人,军人的温暖土地是祖国领地、领海、领空的哨所和边防,公安人员的温暖土地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土地的职责是用心血养育,土地的品质是无私奉献,土地的境界是忘我忘为。土地温暖,就是从心里不让自己的孩子凌寒受冻。
母亲是温暖土地的典型代表。温暖土地就是母亲的温暖胎床。
温暖的土地,万物的生命保障;温暖的土地,安逸的家和未来的希望;温暖的土地,诗创作的源泉……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每个人都应倾尽心血耕种好自己的一分温暖土地;为了温暖土地永远肥沃安全,我们温暖土地的每个儿女,都应尽职尽责、甚至不惜用生命来保护。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宁夏楹联学会会员。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有散文诗集《百年变迁吟故乡》、散文集《行走的散板》、古体诗集《古韵新声》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