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心
◎ 孙 华 堂

我自小在汉江边长大,暑期在襄河中戏水是我最享受的童年时光。诸如蛙泳、蝶泳、仰泳,踩水、潜水我都会。起初与小伙伴们去河里游泳,家里人对我是有约束的,后来,父母见我水性好,也就不太管束我。
常在襄河中游泳消暑,往往就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有人意外落水、寻死溺水、有人被搅进漩涡中即将被洪水吞噬……这种危急时刻,我就会凭自己会水的本领,不顾一切将他(她)们救起来。有时我若不在现场,遇到此类事件,也会有人飞跑着找我去救人。细细想来,从老家杨林搬到汉川居住,这一生中,我从水中救起过记得起“坑头”(众所周知的某人某原因落水者)28条生命。
六十岁之前我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每救一次人并没有觉得被救者与我自身有多大风险。但最后一次救人的经历,至今想起来连自己都有点后怕。夏天里一场雷雨,洗尽了空气中的纤尘。门前高大的水杉树,细小的叶面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和着那一身雨洗过的碧绿,宛似西施出浴一般清丽脫俗。那一种娇媚,那一股阿娜,惹人动怜。迷离的眼中,西施、王嫱、貂蝉、贵妃赫然并立在眼前。 那是2015年7月3日下午。那几天我偶感风寒,在社区卫生室打完三瓶点滴,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孙子孙女也结伴放学回来,跟我嚷嚷着要去汉江大堤上看大水,并且执意一定要我陪着去。两个小家伙就一左一右强拉着我来到大堤上。
“哇!好大的水!”孙女夸张地喊了一嗓子。那水面确实很宽,水是浑浊的,一年一度的梅雨季,汉江汉川都是超警戒水位。看看大堤上用来记录汉江水位的黑板,上面赫然写着:“28.9,超警戒水位 3.5米”。水面实况还真是如此,河边海事局的趸船已经抬升得高过了堤面,整条船就像直接搁在堤面上一样。我们来到汉川船厂边,船坞已被淹得没了踪影。这儿的堤面宽阔,空气更疏朗一些,因此逗留着许多消遣傍晚时光及观汛的人。大家一边谈论着汉江历年大水过境的情景,一边赞叹着防汛军民的昼夜坚守,脸上流露着对大自然江河湖海的敬畏之情。
此时的汉江,一改平日的温驯,浑浊的水流打着旋,卷着黄汤白沫,发出低沉地嘶吼声从人们面前滚滚流过。站在堤面上,能感觉到大堤在微微颤抖。我看向观汛的人们,觉得大家也都在微微颤抖。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紧张和担忧。
怱然,临水文站那边的人们潮动起来。有人大喊:“快救人哪!有人跳水了!” 我循声望向水面,看到有一位中年妇女跳进急流。这明显是寻死呢!河水迅速裹挟着她,大水也渐渐漫过她的肩头,她没有作任何的挣扎,一任混浊的河水将她吞噬。
我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地甩开孙子孙女的小手,边跑边甩脱皮鞋,褪去上衣,扑进了水流湍急的襄河之中。我奋力游到投水女人的身边,猛地一把抓住她的长发,任凭她寻死觅活的反向挣扎,我死命地拽着她,单臂奋力朝岸边游去,全然忘却了自己这旬偶感风寒刚刚输了液。
以前无数次遇到这种险境,我从来都是驾轻就熟,且成功救人上岸有惊无险。而这一次,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气喘吁吁,心力虚脱,很是力不从心,那一身的嬉水本事就象凭空消失了一般,而且感觉刚才拉着那个投水女人是那样的沉重,觉得十来米外的堤岸竟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仿佛每向前游一步都是生命最后的挣扎。
我脑子飘过一个闪念:“坏了! 我自己感到好虚弱,今天别说是救别人,连自身都难保了!”心里隐隐掠过一阵一阵不祥的预感而慌乱。但我想到,我正在手挽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死亡走向新生,她上有父母在牵挂,她下有孩子要抚养。于是,我咬紧牙关,竭尽全力向堤岸游去,就在我的双脚麻软着将要失去知觉的时候。我触碰到了坚实的堤坡。我心头一震,我庆幸,这一次,我竟然还能赢在了最后!此时的我,已届66岁。
我喊了一声,“岸边的老少爷们过来搭把手哦!”我的孙子孙女连忙下水和几个有爱心的小老人涉水聚拢过来,七手八脚把那女人弄到堤面上处理呛入口鼻的水。不一会儿,110和120赶来,把那个女人弄上了车。这时的我,感觉头脑发昏,眼前发黑,耳朵嗡嗡直响,眼前金星乱窜。我无力地瘫坐在了水边,喉头一阵阵发紧。我死死地咬住下唇,坚持着不让自己倒下去。
孙子孙女扶起我,拿着我的皮鞋和上衣,扶着湿漉漉的我,默默地离开了现场。走了一段路,我再次跌坐在了堤坡的草地上,人已几近虚脱。我努力地回想着刚才救人的过程,心里不由划过一丝悲哀:“老了,不中用了。看来这是我最后一次救人了。” 老伴和孙子孙女直接把我扶进了社区医务室,医生埋怨我说:“你生着病还没还原,虚弱着呀!怎么能下水呢?”孙女辩解说:“医生叔叔,我爷爷刚才又救了一个人喔!”
医生睁大了惊奇的眼睛:“这么大的水,66岁的年纪,这是蛮危险的呀……”医生当即对我老伴说:“难得!太难得了!今天我可不能收老孙的医药费阿,我也尽份爱心。”
最后一次救人这件事过去近10年了,每每回想起来,心里都会有一丝后怕,但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因为我与共和国同岁,我自信:我的这种行为,也算是为党旗添了一寸毫光,我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也许有人认为我的举动有点傻傻的不顾死活,但是那一瞬,真的什么也没想到,忘记自己年迈,忘记自己病未逾,只是尊崇生命的原始生命的冲动,救人,救命!所有的义无反顾,都源于这种不管不顾的忘我的冲动。
作者简介: 孙华堂 汉川杨林沟人,人称“弄诗翁”,有赞曰:“诗联文苑笔耕远,雅致灵犀怡性情。平仄推敲谋妙语,正直善念写人生。”深感一股推力;冠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汉川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汉川市作家协会会员,汉川市老年大学执教老师”等许多名头,但始终秉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之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