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丫头
大石接到姥姥去世的通知,带着年仅7岁的小石,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终于回到阔别八年之久的故乡。这个在车上一言不发,满脸冷峻的男人,在大堂看到姥姥遗照的那一刻,终于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丧礼结束后,大石拉着女儿,在姥姥的墓地久久徘徊,缓缓讲起了姥姥的故事。
姥姥出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年轻时经人介绍,与一个老实的庄稼汉结了婚。第七个孩子两岁时,姥爷就因病撒手人寰,姥姥独自拉扯几个孩子在兵荒马乱里刨光景,种地、养参、扣大棚、看林子。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想过改嫁,或者把孩子送人。
后来人到中年,二儿子三儿子又相继因事故去世,姥姥擦干泪水,咬牙坚持,终于供几个孩子成家立业。此时年逾花甲的姥姥又开始照顾孙辈,大石就是在姥姥的膝下长大的。
白天,他像一头小鹿跟随姥姥在山林里穿梭,晚上就着星光,听姥姥讲七侠五义、杨家将的故事,讲到兴起,经常听到姥姥爽朗的笑声。
终于,姥姥呵护的娃娃长大了,走出了深山,去很远的南方工作、安家,至此竟成永别。
听着爸爸的讲述,小石想起了南方的某个小乡镇,那里也有自己的姥姥。小石刚出生不久,身为地方医生的姥爷就突发脑溢血去世。父母都要工作,小石全是姥姥一手带大的,直到三岁随父母回城读书。
祖孙俩相处的时光虽然清贫,姥姥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小石订牛奶。她剪去长发,除了日常劳作,还踩缝纫机给人家纳一次性拖鞋贴补家用。
家里唯一的家具就是书柜,里面装满了姥爷的医书,每到闲暇,姥姥就把这些医书拿出来反复擦拭。
随着时间流逝,曾经风姿绰约的姥姥,成为了又黑又瘦的老妇。小石的父母曾经多次劝说她去南方养老,都被她拒绝了。她固执的守着那个旧房子,就像守护她和姥爷曾经的美好。
此刻,小石终于理解了大石。我们成长路上,都会出现像姥姥一样的守护神,把我们视若珍宝。用孱弱的身驱,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有人视你为杂草,也必有人视你如珍宝。

作者简介:姚玉香,笔名丫头、淡定女子。企业质量管理,现居苏州昆山,一个游走文字,编织梦想的书香女子。诗观:人生如白驹过隙,惟爱和信仰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