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万千舞《黄河》
——舞蹈史诗《黄河》美学大观与艺术呈现赏析
摄影/樊明堃
文字/樊明堃
(原创)
日前,由著名导演张继钢执导,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史诗《黄河》,应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化服务中心之邀,来沈参加“大河之澜”演出季。笔者有幸随着《黄河》的旋律,走近黄土高原,聆听到千百年来,经久不息,粗犷豪放的“船夫号子”,更看到黄河儿女勤劳纯朴,侠肝义胆,奋斗不屈的精神风貌。
更令人惊叹的是,随着大幕的徐徐拉开,刹那间,那熟悉的“母亲河”的浩荡奔涌,那一幕幕中西方美学元素完美融合的审美意象,如梦如幻、气势恢宏地呈现在眼前,令人欣赏之余,更多地是令人惊叹!
可以说,舞蹈史诗《黄河》,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在“史”与“诗”意象层面的完美表达与创新的艺术呈现。既大胆运用中西方美学艺术元素,紧贴东方美学“史”与“诗”的意境气韵,进行大胆的融合与表达,这一创作理念,在全剧三个乐章中,无不贯穿始终。
如该剧第一乐章:《九曲黄河万里沙》,取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中“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剧情也是沿着《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摇篮曲》《上河》《拽着黄河走》等四个部分为走向,充分展示出近古时期黄河流域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而恰恰不同的是,剧中的舞蹈,在充分展示中国舞美元素,中国画元素的同时,大胆融进西方美学中的音乐艺术、雕塑艺术、油画艺术、行为艺术,科学巧妙地与中国舞蹈融为一体,从而为“舞蹈史诗”的《黄河》故事这一主题,奠定了惟美呈现的艺术基础。也因此成为中国首部“舞蹈史诗”的成功杰作。






再如该剧第二乐章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选自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整个第二乐章,以国人熟悉的著名词曲作家光未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为基调,配以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部分段落,再以《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四个舞蹈相伴之,此刻在舞台展现的视觉画面,黄河水飞流直下,奔涌咆哮,往日祥和的黄河两岸,家园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在屈辱中奋起抗争……
可以说,这一章节的音乐与舞蹈,不仅是黄河与历史的述说,更是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乃至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精彩写照!而这一精彩的神来之笔的完美呈现,正是创作者大胆运用了以中为主,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音乐、舞美、群雕等艺术元素的结晶,更是呈现中华民族古典浪漫主义史诗意象,成功的艺术实践。
最后,该剧的第三乐章,《黄河入海流》取自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韵意象。可以说,这一恢宏气势与宏大意象,在这一乐章中,无处不在地完美体现了出来。
如黄河儿女“红绸舞”的热烈狂欢;黄河岸边的儿女情长,把中国东方审美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的淋漓尽致;“黄河追梦”中勇闯激流的扬帆远航,以及尾声部分的《船歌》,在大胆集合中西方舞台、舞蹈、舞美等艺术元素同时,更是集中地展现了黄土地上中华儿女乃至中华民族最为壮美的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正是该剧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精准的史诗结构,将黄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通过舞蹈、音乐、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展现了黄河的壮丽与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该剧努力追求呈现的至高艺术境界,是黄河儿女乃至中华民族走向辉煌最为精彩的史诗篇章!
美哉!“黄河”!
壮哉!黄河儿女!
2024.07.27农历甲辰年暑月明堃写于沈水之阳
作者简介:
樊明堃 网名:凡帆 中共党员 编审 高级记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理事、辽宁省及沈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有幸走进红墙,采访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香港百年回归之际,应国务院港澳办之邀,采访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李厚。
曾应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之邀,赴江西等多地讲授《风光摄影的美学观照与表达》。
近年来,在诗歌与摄影,文学与音乐及影视与戏剧评论方面进行学习与求索,创作的歌曲《深深地记住了你的爱》(获“音乐中国”2022新歌大典作词金奖)。同时,还为沈阳旗袍节创作了歌曲《这里是旗袍的故乡》《旗袍故都 大美沈阳》(由辽宁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韦铮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