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水经济研究》系列作品
七百年前,趵突泉上有水磨
侯林 侯环
毋庸讳言,泉水经济,是当今济南历史文化与泉水研究中,至为薄弱的一环。然而,又是济南研究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千百年来,泉水不仅哺育了济南和济南人,而且,济南城市的发展繁荣与泉水的价值利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泉水塑造了济南的城市性格,造就了济南城市的都会地位。为此《风香历下》特别推出《济南泉水经济研究》专栏,拟从多个维度探讨济南城市、济南人与泉水的固有的经济关系,并自即日起与读者见面。
读者一定不会想到,迄今发现济南最早的石磨,会出现在济南的景致胜地趵突泉上。
自然,更不会想到,这水磨竟然出现在元代,距今至少也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了。

趵突泉今影
这一记载,出现在元代高官、诗文家许有壬的著作之中。
许有壬(1287——1364)字可用。彰德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元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延祐六年,除山北廉访司经历。至治元年(1321)迁吏部主事。二年拜监察御史。历中书左右司员外郎、两淮都转运监司使、参议中书省事,元统二年(1334)官至中书参知政事。至元初,因遭嫉妒而归彰德。六年召入中书,仍为参知政事,转中书左丞。至正初,遭诬陷归,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次年授御史中丞,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复拜中书左丞,十七年致仕。二十四年卒,谥文忠。著有《至正集》《圭塘小稿》等。
在许有壬的游记散文《林虑记游》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历下所谓趵突泉者,清澈尤甚,土人疏导作堰,以激硙碾,为利甚大。
(见明刊本《圭塘小稿·圭塘别集附录》“林虑记游”)

书影:许有壬《至正集》
堰,挡水的低坝。硙,石磨也,所以“破榖出米”。
许有壬说,在济南有著名的趵突泉,其泉水极为清澈,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不仅用来观赏,而且在泉下筑起水坝,以蓄水势,使其更加迅猛,然后用水的力量旋动水磨以作碾米等用途。不用人力,而获得利益非常之大。
许有壬此文,作于至元四年(1338)。乃是他由副宰相(“中书参知政事”)的位置上请归之后,于九月间游览河南林州林虑山的见闻感受。在林虑山“泛舟观泉”时他引发的联想。作为关心民生的高官,他深深记住了趵突泉边对于老百姓“为利甚大”的水磨,写出的目的,许是希望河南老家的父老效仿之。
这是一段无人知道的历史,趵突泉的泉水经济之一页。它彰显了早年济南人利用泉水的聪明智慧。

清康熙年趵突泉图
许有壬的文章,往往有着他人所无的历史文献价值与认识价值。他出身书香家庭,其父许载熙,先后在湖南、湖北为幕府,有书数千卷,教子读之。许有壬博览全书,少有才名。从政之后,历仕七朝,为官清正廉洁,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不知有死生利害。他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科考制度,对当时重商轻农、妄取厚利的政策多有批评。许有壬颇善文章,欧阳玄谓其文:“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元史》卷一八二《许有壬传》)《四库提要》评其文:“雄浑宏肆,餍切事理,不为空言,称元代馆阁钜手。”

今人书许有壬《沁园春 次希孟韵时召至通州以病归时斋詹事丞亦坚卧不出因并呈之》
许有壬亦善词。他比张养浩年少17岁,曾同朝为官。他大约到过张养浩之云庄,有《沁园春》写云庄绰然亭。他以绰然亭“乱峰烟翠,飞入窗来”“小轩月落,梦惊风竹”的雅赏之醇美,以较京都为官风沙满目、凄惶无助之情态(“京华客,问九街何处,堪避风埃?”),堪称别有寄托,别出心裁之作。
许有壬又有《忆秦娥和希孟张中丞韵》:
山人笑,人间不识山间妙。山间妙,岚光浮影,半江残照。 移文莫待山英校,烟霞曾结三生好。三生好,白云深锁,葛洪丹灶。
况周颐《蕙风词话》称:
许有壬《圭塘乐府》,元词中上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