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风有信 落叶知秋》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十三)
宋厚健文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十三,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立秋,预示炎热夏季即将过去,
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
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内敛。
立秋,降水、温度处于一年之中的转折点,
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
立秋之后,才是处暑。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
暑天为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长的节气。
谚语说得好:“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九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
三伏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随着2024年立秋的临近,
我们期待夏季高温的即将退去,
秋天凉爽的即将到来。
立秋,意味降水、温度趣于减少或下降,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
它象征着秋之始与丰收。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习俗,
也有“贴秋膘”、“咬秋”、啃秋瓜、吃四季豆等习俗。
自立秋开始,
意味着夏尽秋来,金风渐至,
凉风有信,落叶知秋。
古人云:《立秋》,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秋已立,暑难消,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刮风时人们会感到凉爽,
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
老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今年是早是晚,下个月七月七日就是立秋,
正如俗话所言:“初秋冷,秋末热,牛死”,
“七月秋,百样收,六月秋,百样亏”,
“六月和秋天,必定是灾年。”
就是说,立秋早晚,要提前做好准备。
“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四时之变,”
当北斗七星把手指着西南方向时,
我们看到的是“秋天,”
今年是公历8月7日。
秋既是中国古代“四季八节”之一,
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节日。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
为此,七月立秋更利于农作物丰收,
七月日照长,天气暖和,农作物产量高。
立秋人体新陈代谢随之发生变化,
要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
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关爱健康、珍惜生命,
让我们以一颗平和之心,
迎接秋天,共度美好人生。
踏着寻梦的脚步走出学校大院,
秋天的微风拂面而来,
岁月的痕迹爬满了脸上的皱纹。
郊外一片片落叶轻轻飘在我的脸颊,
落叶将它最后的深情化成泥土,
我的心中难掩一分暖暖的回味。
秋风细雨勾起我无尽的思念,
有多少往事埋藏在灵魂深处,
因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真情的爱就像眼前这一片片落叶,
它深深地镶嵌在我柔软的心底,
让我久久地感受着泥土的芳香。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