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霞峰
尚庆胜 房思春
霞峰村是一个美丽古老的山村。四面环山,犹如横放着的匣子,曾名匣横村。后人因厌其不雅,再加上每日早晨曙光初照,满天朝霞映红了村子周围的山峰,故更名霞峰村。
(一)三瓶酒客难得醉,百载枣乡不了情
霞峰村曾经有近百年栽植枣树的历史。从前就有“霞峰的枣,长胜的桃,历山村里卖葛条”的说法。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村内、外,山上山下,有大枣树3万多棵,最大的有两搂粗,可产鲜枣1000多斤。1955年,全村干枣总产量达到30万余斤,当时村民大都把干枣缴纳公粮、卖给国家,成为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产业。
有的年份,红枣丰收,村民们就将红枣酿制成枣酒。枣酒度数低,很好喝,就是女人们也可以畅饮。传说霞峰村里的女人摊煎饼的时候,都会把酒壶埋在鏊子窝里,不一会儿喝上一口。俗话说“十里无确信”这只是传说,话越传越多,也就都知道霞峰村的女人能喝酒了。
但是霞峰村在清末却真出了一个“张三瓶”(张三平),一顿能喝3瓶酒而不醉。(1瓶是指1小坛,约2.5斤)
有一年他在颜庄集卖蚊蒿火绳,听说颜庄一大官员宴请博山客商,据说这位客商酒量非常大,他的要求是论酒谈生意,谁能喝过他,生意就成,否则免谈,这一下难住了这位官员。被迫无奈,他只好贴出告示,招纳酒量大的人来陪客商喝酒,若把客商喝醉,还赏银千两。告示贴出两天没人敢揭。这天张三瓶卖完火绳扛着扁担要走,看到一群人在告示前议论纷纷,交头接耳,他虽不识字,但想看看热闹,便也凑了上去。当他听到别人读了告示以后,便想试试。说来他胆子也真大,挤进人群,伸手“嗤”一下把告示撕了下来。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吓跑了所有围观者。立即有人报告了那位官员,便有人把张三瓶带到了府内。
宴席摆好,家人给张三瓶沐浴更衣,换了行头被请到了桌前,坐在了副主陪的位子上。张三瓶落座后,眼前是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满满一桌,使他眼花缭乱。他心里嘀咕:“喝酒就喝酒弄这么多菜干啥,我在家有一个蚂蚱一顿酒还剩两条腿呢。”客商一看,下边这位酒陪,衣服倒很板整,只是脸膛黑黑的,咋看咋不怎么的,就没放在眼里。菜齐酒满,开始论高低。之见这张三瓶,端起大海碗的酒,一饮而尽。推杯换盏,不一会儿,三五碗下肚,嘴头子一抹,连菜都不尝什么味。张三瓶喝得正尽兴,向上一看傻眼了,怎么不见那位客商了,原来客商已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张三瓶见大事不好,拔腿就跑,连衣服也忘了换,只是没忘了扁担,他想:走黑路没有这个伙计可不行,再者还得用它挑火绳呢。隐隐月色下,一路小跑,后面有人追来让他拿回千两银子。他回头说:“吃了你们的就不用再拿东西了。”一路上只是从那双官鞋里面,倒了几次“水”。到家正是二更时分,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早又上山薅蚊蒿去了。
这是传说,也是题外话,但是霞峰村人的酒量大或许与此传说有关吧。
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村里在村南庙前建起了炼铁炉,家家户户的铁锅、镢头之类的铁器,被投进了炼铁炉。但是没有煤炭作燃料,村里的枣树就遭了殃。从不招谁惹谁的枣树,被大量的砍伐,当做燃料投进了炼铁炉。上万棵枣树做了冤大头,被无情的烈焰所吞噬,钢铁却没有炼成,只是炼出了一些无用的铁疙瘩,然而枣树却被砍伐的所剩无几。仅剩的枣树也因为后来管理不善,而导致被砍伐殆尽。回过神来的人们,后悔也来不及了。
(二)东山再起大黄桃,乘风破浪锦上花
霞峰村人,从来就没有退缩过,面对贫穷,也不会安于现状。
1966年,荆山果园职工张守行从沂源县荆山果园引进了300株“大黄桃”桃苗,村里拿出30亩地建起了北山果园,归当时的林业队管理。但当时受市场和经济条件及政策影响,发展缓慢,经济效益较低下。后来经过张守行的反复嫁接改造,历时8年,却培育出了新品种“黄金桃”。较之原来的“大黄桃”,个头更大,单果平均重250克,最大重约550克,果色呈金黄色,果肉橙黄细腻,液汁多且味甜微酸,香味浓郁。这在那还不富裕的年代,是不可多得的奢侈物。没有多少人能吃到,却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
1974年,6个生产队中有2个建起了桃园。桃园的建立,给村人们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0年,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们欢呼雀跃,知道好日子就要来临。于是,甩开膀子大干起来,纷纷在自留地和责任田里种植桃树,建起桃园,在全公社引起了轰动。
三年挂红,四年开始大量上市。从此霞峰桃成为了霞峰村一张亮丽的名片。
1983年,霞峰村在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张登堂带领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农村改革开放的号召,结合村里家家户户种黄桃的实际,决定发展商品生产,建小型水果罐头厂。既可以就地取材,又能解决村民卖桃难问题,一举两得。经村党支部三次党员大会通过,委托副书记于天国同志自筹资金兴建“沂源县霞峰罐头厂”。这是改革开放后临沂地区第一个农村小型企业,犹如飞石击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先行一步,打破条条框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受到了临沂地区表彰。
随后因原料不足又申请建黄金桃原料基地,得到了黄庄乡党委的支持和县委批复。全村退耕还林600亩,新增桃园200多亩。1985年新增桃园350亩。
1986年在黄庄镇党委支持下,村民承包荒山栽树建园。村民苦战三年,全村除了留下100多亩的水浇麦田外,全部栽上了桃树,山下山上,村前村后,庄里庄外全是桃园,硬硬的在原注册的700亩老土地上建起了1400多亩的桃园。其中,700多亩是村民新开垦出的土地。
(三)三生三世桃花缘,一村一品建奇功
1987年,村民于明俭桃园野生一株果实扁圆形的桃树,经过于明俭十余年的扩繁选育,成功培育成汶源蟠桃新品种。这种又大又红又甜的蟠桃,个头大的有500克左右,肉厚汁甜,扁圆的像大烧饼一样,真像个小龙盘在那里,白露前成熟。这个品种仅在霞峰就繁殖了900多亩,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成为霞峰村乃至国内市场的最优蟠桃品种和主打产品。
与此同时,村中果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引进秋风蜜桃、红冠蜜桃、肥城桃、雨花露、四月半、五月红、六月鲜、八月翠、冬桃、雪桃和金童系列、北京5号等48个桃品种,逐渐取代原毛桃品种。
90年代后,黄庄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黄金蜜桃的基础上,注重根据鲜桃上市的不同季节,优选引进曙光油桃、寒露蜜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砀山83等蜜桃新品种,使境内桃品种系列进一步丰富,囊括江北 60余个品种,鲜桃上市期从5月持续到11月,基本实现一年四季有鲜桃上市。
2012年,霞峰村书记于天生引进培育霜红桃品种,提升了桃树耐干旱、耐瘠薄、抗炭蛆病、纶纹病、流胶病和果品硬度大、耐储存、产量高的性能,成为街道蜜桃产业的新秀品种。
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一村一品示范单位。
(四)汶源四月芳菲竟,如约邂逅共双赢
1986年,黄庄镇党委政府在全镇推广霞峰经验,大力发展以黄金桃为主的林果业,号召各村把宜林荒山采用先整后包或先包后整的办法包给村民建果园。随后沙岭子村、黄花峪村、茄子峪村、北金水河村、南金水河村、龙宫峪村、北通香峪村和南通香峪村等村先后建起黄金蜜桃园。至1993年,全镇黄金蜜桃种植面积达到近万亩,产量达到1万吨。到2017年,率先种植黄金蜜桃的霞峰村,黄金蜜桃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2000亩左右,种植大户于天生种植桃树70亩。
1993年,为扩大果品销路,提高经济效益,黄庄镇党委、政府举办黄金桃新闻发布会,并根据该桃色如黄金、甜如蜜的特点,把黄金桃改称"黄金蜜桃"。新闻发布会录像在山东电视台播出后,黄金蜜桃的声名远扬省内外,销路越来越广。之后,随着种植规模的日趋扩大,黄庄镇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发展专业批发市场10余处,形成以霞峰村、沙岭子村,北金水河村等村为主的3个组团式专业批发市场,方便了果农就近销售。同时,加大对果品购销大户的政策扶持,先后发展购销果品250吨以上的购销大户38户,与省内外120余家客户建立长期的购销关系,使汶源蜜桃远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十多个省市。霞峰村购销大户年销售上百万斤,营业额达300万元。
2002年,霞峰村村民于天波从蒙阴引进果品套袋技术。在5月下旬定果后即在盛花期后50天对桃子(硬核期)进行套袋。依据桃子品种适时摘袋。成熟前20天是桃膨大、增糖、减酸、增重的重要时期,也是摘袋最佳时期。摘袋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果实品质,影响售价。摘袋过早,果实着色浓而不艳,果面光洁效果差,与不套袋果差别不大;摘袋过晚,则果实着色不充分。摘袋后让桃子上色。上色后的桃子,艳丽漂亮,果面洁净,比普通自然生长的桃子提前半个多月上市,价格比普通桃子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大面积推广果品套袋后,经济效益明显,果品套袋面积达到6万亩。
2016年,电商平台在霞峰村顺时而生,多家电商进驻,当年销售精品林果25吨,为境内果品销售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
四月芳菲竞,春来景自明。一场邂逅,如约而至。从2004年起,每年的4月份,都要举办桃花节。
2004年4月,黄庄镇首届桃花节在霞峰村隆重开幕。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柏成,莱钢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田克宁等出席开幕式;数千名游客纷至沓来参加盛会、赏花观景。来自上海、江西等地的200多名客商到会,参观桃乡,签订汶源蜜桃订购合同。并借助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发布果品生产品种、数量、质量和上市时间等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前来观花,洽谈订购。
依托桃花之美,营造主题鲜明、趣味浓郁的赏花体验,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感受汶源山水胜景的独特魅力。以花为媒,招商引资,推动了旅游经济发展,
到2024年,共举办21届桃花节。桃花节期间,创新开展了绿道健身、体育赛事、特色汉服秀、文艺走基层、乡村家风节、美食品尝、桃花露营等群众性活动,挖掘桃花背后的文化和生态价值,展示了汶源人奋进创新的精神面貌,感受汶水源头蕴藏的蓬勃生机与青春活力。历经21年积淀和成长的桃花节,已成为原生态、文化旅游、经贸合作、民俗盛会,在吸引众人目光的同时,也搭起汶源与全国各地沟通的平台。
(五)今日桃源逢盛世,赏花吃桃正当时
如今,冠世桃花源景区已成为为国家AAA旅游景区,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区。整个项目围绕蜜桃产业,街道从2015年开始,实施以霞峰村为中心的景区进行打造。在霞峰村周围建设赏花台5处,建成桃花广场,高10米的桃花仙子雕塑。桃花山上制作完成高15米的巨型仙桃,成为源中园标志性景点,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仙桃雕塑。
2016年9月,在桃花源山顶建起桃公阁,在源中园增设陶渊明雕像、《桃花源记》石刻,建观赏用大风车。在桃花山上修建高17米,宽11米,总面积187平方米的天下第一“寿”字雕刻,被称为“百寿图”,共九十九个寿字,字体各异,有的古朴,有的飘逸,端庄隽秀,在横平撇捺间尽显汉字之美。“寿”字雕刻下修建600余级台阶,更加衬托出“寿”字的壮观。
“赏花吃桃大锅羊”三件套是汶源独有的热情邀约,但一直以来,赏花的时候吃不到桃,吃桃的时候又看不到花,总是让人觉得“意难平”。为了让游客在桃花节之时让全国游客既能赏花又能吃桃,霞峰村打造高品质蜜桃基地项目,建成5座高标准蜜桃采摘大棚。比正常的蜜桃早上市一个半月时间。大棚里种出的油蟠6-6错开上市高峰期,也是全区唯一的大棚油蟠品种。
当游客来汶源赏花的时候,大棚蜜桃也采摘上市了。游客可以一边吃着甜脆的蜜桃,一边尽情欣赏漫山遍野的桃花。要是饿了,无论走进哪一家农家乐饭庄,喷香的大锅全羊,即刻上桌,并且配有乡野美味。农家干炒鸡、油炸香椿、凉拌野菜……让你食欲大增,口味顿开。让你吃个口满肚圆,心满意足。
游客要是累了,随便哪家民宿,都是好去处。2022年,霞峰村建成6套民宿。该民宿项目是钢城区“冠世桃花源”项目的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的分散在村子里,看似随意,但每套民宿都十分自然的对景。出门沿着蜿蜒的小路便可通往阡陌纵横的桃花园,抬眼便能将原生态的山丘、漫山遍野的桃花一览无余。以山为乡,桃花为邻;枕汶水而眠,拥浮光山色,游客尽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乐趣。
(六)品牌美誉响九州,全新打造待未来
冠世桃花源内,除去霞峰民宿项目,还包括村庄道路硬化绿化、河道景区亮化、文化墙打造、源中园及寿山景区提升、寿桃雕塑翻新等基础性工程,致力于将美丽霞峰打造成自然山水、生态园林、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生态园,成为发展旅游项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汶源街道还计划建设1座玻璃大棚、2座智慧大棚,同时对霞峰观景台到大棚周边200亩蜜桃进行品种提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技术,着力提高蜜桃果品品质、提升果品附加值。全新打造“一品夫人”蜜桃品牌,对接高端市场,实现“量”到“质” 的飞跃。高品质蜜桃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不仅会再次擦亮“中国蜜桃之乡”的金字招牌,还可以用智慧手段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接下来,还要建设“桃文化”博物馆,让游客来了不仅能赏花、能品桃、还能长知识,真正让游客享受到汶源的礼遇。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