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开国元勋彭德怀、开国大将陈赓、谭政,以及著名将领黄公略等人都诞生于此。它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素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潭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提到湘潭市,就不得不提及我国的一位伟人——开国元勋彭德怀。彭德怀于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彭家围子,原名得华,号石穿,是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幼年度过两年书,因家境贫寒,没钱供他上学只好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十五岁时参加饥民闹事,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一九一六年入湘军当兵,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各地军阀的黑暗统治,萌发出富国强兵的伟大思想。一九一九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位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脱。一九二二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一九二六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了共产党人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一九二八年四月,面对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时期,它毅然选择共产主义革命道路,成立中共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建国后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显神威,被朝鲜人民誉为“朝鲜人们共和国英雄”。
湘潭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因其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潭城”,地貌轮廓总体呈现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湘潭市自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截止二零二三年,期权是辖两个区、一个县,代管连个县级市,总面积五千零六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二百七十点一二万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湘潭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纯朴的风土人情,使人心生向往,真希望能有幸去当地一趟。
钟声点评:
作者小小年纪,对湘潭的人文地理如此熟悉,真得其他学员好好学习。
2024年7月24日星期三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草、佩戴香囊,南方有些地区还要赛龙舟。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我和我的父母乘车来到了故乡彭阳县过节。
漫步在故乡的小道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与地上的蚂蚁相映成趣。一阵微风扑面而来,为当时二十六度的彭阳县城带来了几许清凉。杨柳在风中舞动着,似乎是在与众花争奇斗艳。突然几处售卖花包、香囊的吆喝声打破了那时的宁静,我望着人们随身佩戴的香囊,一阵谈谈的艾香扑鼻而来,我不禁感到鼻梁略带些许酸意,顿时想起那个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
端午节的确立据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屈原。有传闻屈原跳江后一条蛟龙围绕在他的尸体旁,人们便向江中扔五色粽子,以此来驱赶它,不让它损坏屈原的尸体。在二零零六年,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年后这个古老的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时楚国丹阳秭归。屈原年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其为左徒、三闾大夫。他倡导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因此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也叫诗人节。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灭,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丧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现在年轻人注重过洋节,对我国传统节日视而不见,甚至是鄙视,导致传统节日氛围越来越淡化。我们应当尊重传统节日,学习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像屈原一样为国家和民族战天斗地。
钟声点评:
这篇文章完全是一种成熟写作者的口气,对于端午节的来历表述得相当清楚。少年学生应当以少年特有的观察力观察事物,以少年特有的表述方式表述。这样的表述,读者误以为是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写的文章,而不是一位小学生作文。
2024年7月24日星期三
[风雨中的基石]
交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们的交通安全做出保障。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记得是两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妈妈吃完饭正准备回家,前脚刚出餐厅,天空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抬头望向空中,乌云间隐约闪着蓝白色的光,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发出震耳欲聋地轰鸣。雨滴洒在车的顶篷上,发出断断续续的“嗒嗒”声。风将路边的小树吹得摇摆不定,地上的落叶被卷到空中,凝聚又散开,场面好不壮观。一只麻雀躲在餐厅门口,双眼紧闭着,表情专注,仿佛是在欣赏由风、雨、雷交织而成的交响乐。这时,地上的雨水如洪流般冲刷着餐厅门外的台阶,我和妈妈顿时慌了神,只能到处找地方避雨。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在人行道上我们寸步难行。就在这时,我从雨中隐约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他笔直地挺立在马路中央,周围的车辆从他身旁经过,可他却无动于衷。我和妈妈来到公交站下,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衣着——他身穿交警制服,头戴警帽,肩上的警徽在路灯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站在那里,一双强劲有力的胳膊用力挥动着,任凭雨水渗透他的一身制服,他也毫不在意,没有一点想要退缩的意思。在他的指挥下,来往的车辆井然有序。在这漆黑的夜晚,他就像一盏指路明灯。
我忍不住跑上前问道:“叔叔,雨下得这么大,你怎么还不回家?”他笑而不答,只是用手指了指前面,我向那一看,一条十字路口,车水马龙的,长如河流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我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虽然我已经记不清他的长相,但我却记得他那如钢铁般的身躯在风雨中挺立着。
钟声点评:
现场感很强,写出了暴雨带来的惊慌,由此引伸出尽职尽责的交警。作为小学生,很不容易。
2024年7月24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