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兵部尚书德缘传奇(连载五)
作者戴嘉臣
引言:老子《道德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四十九章),“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五十一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五十九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六十三章),“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七十九章)。
自古以来,德者行善,善者积德,善者好报,德者奇缘。
(五)老 爷 好 大 胆
先头(29)戴才就勤谨,从打上学以后,就更加刻苦,从来没有贪玩儿过。同学们都放学回了家,他就一个人闷着头又看又写,就像个大闺女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门心思就知道念书写字。
他天资伶俐,再加上十分勤奋,他的功课就象雨后的春笋,一天窜一大截,跟开了花的芝麻一样节节高。新学的功课,老师一点他就透,一说他就会,有个两三遍就背下来了。对早先儿他只会数鼓锣子(词)不会念的书,就在课下一边数落,一边照着书认字,念上几回就都认得了。没出仨月,那些个只会数鼓锣子(词)的书,他从头到尾全会认会念会讲了。所有的学生,数着他功课最好。因为他对书忒痴迷,老师欢喜地称他是“痴书童子”,刘员外喜欢地戏谑他是“吃书虫子”。
这上学的事儿可不简单。不认字的,叫瞎字不识;光会背不会念的,叫数鼓锣子(词);光会念不会讲的,叫囫囵吞枣;光会讲不会写的,那就成了庄稼地儿的樯秆(30)了。这戴才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写。这写字成了大难题,也是他最憷头的事儿了。
别看他干活那手把子挺有劲,拿着镰呀锄的象根鸡毛一样。可只要轮到写字啦,拿起毛笔就像拿着座山一样,压得手腕子疼,手指头也不听使唤。越想写好了越拿劲,越拿劲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又越拿劲,写出来得字歪七扭八,难辨其形,连老师都不认得。为了练好字,他可着实地吃了点儿苦头。按照老师教的笔法,他从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练起,然后按照笔顺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学过的书,写了一篇又一篇,抄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一个字练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没有纸,他就拿根莛秆子(31)在沙土上练,要不就拿块红胶泥儿块儿在台阶、砖地上练;有时候他就拿毛笔蘸着石灰水儿、胶泥儿瓣儿水儿在青石板上练;有了纸,他就先蘸着墨水儿在纸上写小楷;写满了小楷,再蘸着淡墨在小楷字上面写中楷;写满了中楷,再蘸着浓墨在中楷上面写一篇大楷。就这样,练着练着,字撮住个儿啦,不消半年能拿地出手啦。
接着,按照老师的指点,开始规规矩矩地临帖。每临完一帖,他都去请先生评点一回。临了一遍又一遍,评了一回又一回。照着临了背着临,背着临了再照着读,读了临,临了读,一本帖不知道临读了多少回。临来临去,字就像个样儿了。他临完了颜体临柳体,临完柳体又临欧体,临了欧体又临赵体,最后在欧体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字越写越漂亮,甚至超过了老师。
戴才不光是念书认扣(32)、用功,吃的那苦超过旁人。爱干活、不怕累、不怕苦,更是超过般儿上般儿下的孩子。人家富家子弟,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还来不来的跟大人行行央,撒撒娇。他可不那样儿,他眼里都是活,看见活就想干,干就想干完。一天起来,吃、穿、拉、撒、睡这些个事儿,都是自己料理。
他起的不能比人家晚了,穿的不能比人家脏了,吃的不能象人家贪了,屋里不能象人家乱了,处处都得自己多加小心,凭个人本事打叠好了。除了这些事,他看见人家干嘛,就插上手帮着干。
起头儿,人家说嘛也不让他干,都说:“哎呦喂,我的小哥,你可千万别摸,这低达(33)事儿都是俺伙计们干的。你们念书人都尊贵。要是摸这营生,不失你身份了吗?”
你猜他说嘛:“低达嘛啊,俺家好几辈儿都是种地的,俺爹俺娘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俺看他们尊重着呢,一点也不低达。”
听到这话,人们都夸他;“你看人家小小年纪,多通情理,看事儿看得多透!”打那起,人们都乐意让他帮忙了。
看到“火头军”劈劈柴,他跟着去拾;看到厨子择菜,他插上手去择;看见打杂的扫地,他跟着去扫;看见车把势卸牲口,他帮着去牵;看见护院的练把势,他帮着扛枪拿刀,有时候还跟着走两趟练两招。
每当帮人家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人家少不了要问他上学的情形,他要不就背书给人家听,要不就学着先生的神气儿,讲书给人家听。有时候,人们也给他讲个故事说个笑话,要不就把在外头听来的新鲜事儿给他学说一遍。这样一来,他又学到很多在老师那里学不到的东西。
月落日出的日子长了,他就跟这个大院里头的先生,做饭的厨子,赶车的把式势,还有护院的、打朵的、扛活的、打短的等几十号人,都混熟了,人们都特别喜欢他,。念书的时候,遇上不认得的字,他就遇上谁问谁,人家认得的就告诉他,不认得的就让他去问管家,管家再不认得的,他就把生字攒在一起儿去问老师。就这么着,他会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
员外刘环谷,见戴才老跟护院的练把势,就给他请了一位武师,专教戴才练武功。从此,戴才又多了个武术师父。他白习文,夜习武,毕生不辍。他既练拳法,又练腿功,还练刀、枪、剑、棍、鞭、锤。十八般武艺,他虽不是样样精通,但都懂个七支八脉,主要的几种也算是炉火纯青,当然这是后話。
这一天,戴才吃完后晌饭,帮厨子拾掇利索了,然后练了一顿拳脚,就回到自己房间里去看书。看着看着渴了,舀了半瓢凉水喝下去,接着再看。看到过半夜时,觉着肚子疼,就赶紧端着油灯碗儿去茅房。到了茅房,内急难忍,慌慌张张把油灯碗儿放在旮旯儿的一个墩子上。还没来得及解裤带就赶紧退裤出恭,痛痛快快地出了一通。揉了揉肚子,慢慢不疼了,然后整好衣衫,端起油灯碗儿要走。
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个墩子,而是个青面獠牙的大头小鬼。他不由地一激灵,打了个冷冷战儿,心想:我听了好多神鬼的故事,今个儿还真遇上了。老人们都说:只要运气壮,神鬼不敢傍, 只要胆量强,神鬼不敢伤,我倒要看看它敢不敢伤我。心里想着,就伸出手去摸那小鬼的脑袋,原来光秃秃、平滑滑的,是个秃光亮。一边摸着一边说:“小鬼,小鬼,你好大头。”
这小鬼寻思:今天真遇上胆大的了,还敢摸我,就说:“老爷,老爷,你好大胆。”
戴才心想:我要不给自己壮着胆,早让你吓死了。就脱口而出:“一分胆气一分福!”
小鬼接上说:“十分胆量巡九天!”
戴才听了,厉声斥责道:“别胡哕哕(34)!巡嘛九天,你别祸害人,给我预个方便就行。”
“喳。小的遵命,请老爷慢走。”小鬼边说边哈着腰恭送戴才。
戴才出了茅房,才走了两三步,就听背后大吼一声:“谁?”
戴才愣了一下答道:“我!”
“你是谁?”
“戴才!”
“戴才?那你刚才在茅子里跟谁说话?”那人一边说着,一边向戴才跟前走来。
离近了,戴才看出是值更护院的把势张三,就说:“没别人哪,张三哥。”
张三心想:这会儿要是逮了贼,东家还不得重重赏我啊!他带着冷嘲的口吻说:“没人?那我怎听见有俩人说话?我想肯定有贼。打头会儿我就在黑旮旯儿蔽着(35)啦,你当我没听见,真是的。”
“别瞎嗙嗙(36)啦。哪来的贼啊,我那是跟小鬼说话。”
“小鬼?哪来的小鬼?你才瞎嗙嗙嘞。你也忒离谱啦!笑话儿!”张三象抓住了有把的烧饼,说:“里边到底还有谁?”
戴才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和委屈,非要张三也亲眼见见小鬼不可。就激张三:“好个张三哥,连我的话你都不信。不信,我领你到里头看看去。”说着就伸手去拽张三的袄袖子。
这张三本是个心术猥杂不正的人。别看他腰里别着把攮子,手里提拉个流星锤,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就象那咬道的狗一样,看似狂吠凶猛,你离它老远一猫腰,就夹着尾巴跑了。
早先儿,张三知道戴才这孩子老实厚诚,从不撒谎。这会儿他寻思,要是到茅房里真的活人见了活鬼可怎么办?心想到此,不由地心惊肉跳,毛骨悚然起来。戴才越豁命拽,他越死劲偎,于是一个豁命往前拽,一个死劲往后坠,反而把张三吓得俩腿转了筋,俩脚打了别,浑身筛开的糠了。
俩人僵持了好大一会儿,把个刚跑完肚,身子本来就虚的戴才,累的通身是汗,上气不接下气。戴才转念一想,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我何必跟他怄这个气。对,君子人不跟牛治气!想到这里就对张三说:“张三哥,我拽着让你去看鬼,你不看也不要紧,你偏说有贼。这看家护院,可是你的事儿,最好你在这儿守一宿儿,一步也别离开,盯住喽。要是里头出来贼,有本事你把他逮喽去请赏;要是里头出来鬼,有能耐你把它劈喽当英雄。没我的事儿,我可不能老陪着你。你可千万别动地方儿,啊!”说完一扭头走了。
黑灯瞎火,夜深人静。整个院子象死的一样,没有一点声响,张三只听见自己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突然“嗷——”一声,吓的他心快蹦出了嗓子眼,接着又是“嗷——嗷——”两声。这时,他听出是走痴子(37)的猫叫,吊起来的心才慢慢稳下来。
忽然,刮来一阵风,吹的茅子那门“吱儿——”一声响,他的心又紧绷了起来,心想:害怕挡不了祸,发昏挡不了死,干脆今儿个黑瞎(38)豁出去了。别管是贼是鬼,只要你出来,我豁着这一百多斤儿跟你拼了。你猜怎么着,他这么一想,快蹦出来的心反倒慢慢平静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候,天快麻擦眼儿(39)了。巡院的李四蹑手蹑脚地走过来,见张三这般模样,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张三定定神,把先前发生的事儿磕磕巴巴地叨咕了一遍。
李四壮着胆儿说:“别怕,咱都是把势出身,咱俩一合手还怕他呀?是贼逃不出咱的手心儿,是鬼也让它回不了老家。你在这儿盯着做外应,我先进去跟它过两招!”说着,李四放下手里提拉着的三节棍,解下缠在腰里的七节鞭,一个箭步踹开门蹿了进去。
就听茅子里噼里啪啦,叽碌咣当,响成一片,好不热闹。
那七节鞭,可长可短,可刚可软,可环可直,可扫可盘,可戳可抽,可拢可缠。李四用尽各种招数,打了半天,跳出茅房,气喘吁吁地让张三快去收尸。
惊魂未定的张三不敢怠慢,挪着两条灌了铅的腿蹭进茅子,扑通一声掉进了茅坑儿里。他还以为是小鬼撂倒他了,冷汗滋的就冒了出来。他后蹬擦,前咕容(40),左曲里,右摆拢,挪挪蹭蹭,浆泅(41)了好半天才起来。
他们这一折腾,弄得茅子里的墙上、顶子上满是屎尿,臭气熏天。
这时候,天东发亮了。张三眨巴眨巴眼,四下里看看,既没有人尸,也没有鬼影。岂不知,那小鬼给戴才预完方便,早就化形为气溜之大吉了。
那张三出了茅房看着李四,李四瞅着张三,都是满身的屎尿,禁不住都哇哇地直干哕。两个人只好哭丧着脸,趁着人们还没有起床,赶紧回住处换洗衣裳去了。

【注释】
(29)先头,方言,即从前、以前的意思。
(30)樯秆,方言,即玉米由于病变等原因,只长秸秆不结穗叫樯秆。含意是有名无实,中看不中用。
(31)莛秆子,方言,即高粱秸最上端长高粱穗的一节叫莛秆子。
(32)认扣,方言,即认真扎实、专心用功的意思。
(33)低达,方言,即低下,让人瞧不起的意思。
(34)胡哕哕,方言,即没有根据地瞎胡说,也说胡咧咧、瞎嗙嗙。
(35)蔽着,方言,即隐蔽,在暗中躲藏着。
(36)瞎嗙嗙,方言,即瞎胡说,义同胡哕哕。
(37)走痴子,方言,即猫发情。当地方言对各种动物的发情都有不同的叫法。
(38)黑瞎,方言,即夜里。
(39)麻擦眼儿,方言,即天麻麻亮的意思。
(40)咕容,方言,即动弹、蠕动的意思。
(41)浆泅,方言,即在原地反反复复得动弹、挪移却不能摆脱窘境,也说浆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