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史学著作、文学传记、思想集成,现代人该如何解读?近日,《史记里的中国》一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你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史记里的中国》作者赵宗彪是一位资深报人、作家、文史学者。他说,如果身边只能带一本书,他会选《史记》。他对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表示:“《史记》完成了中国人的人格塑造,定位了先秦士人的思想品质,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风骨。”
赵宗彪认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尊严,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生命旅程来建立的:有的宏伟、有的卑微,有的光芒万丈,有的晦暗如漆。司马迁以超越时代的眼光,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给每一个努力建立起自己尊严丰碑的人唱起了赞歌。
《史记里的中国》作者赵宗彪,自称“太史公门下走狗”。他说,如果只能带一本中国书,他只会选《史记》。他认为,“《史记》完成了中国人的人格塑造,定位了先秦士人的思想品质,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风骨……所谓的汉唐气象,所谓的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都可以溯源至春秋战国,事实上都来自于《史记》的人物塑造。”
积40多年的阅读体会,喜欢《史记》的赵宗彪以当代人的视角,去审视《史记》这本名著的现代价值,汇成了这本十万字的作品。他说,《史记》里的中国,是青春期的中国,精神阳光,体格刚健,心情开朗,与我们面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是可以相融的,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翻开《史记里的中国》,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风趣,娓娓道来,轻松愉悦。文字无故作高深的理论分析,只以常识的眼光去看古人,而结论常出人意表,却又让人信服,是一本深入浅出、平易近人之作。
该书责任编辑关志英表示,《史记里的中国》告诉读者,《史记》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人类的英雄:他们对抗如影相随的死亡,对抗命运强加在自己头上的不公,以自己永不屈服的斗志,成为一个个人格上的巨人,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人的尊严、豪迈与自信。他们让我们明白,生命可如此活泼,如此多彩。
赵宗彪同时还是一名画家。这位出版过《山河故人》《木上江南》《万物有灵》的作家,拿起画笔,同样得心应手。他在写完书稿之后,还走访了不少《史记》中的遗迹,并将途中所画,作了《史记里的中国》的插图。这些简笔画,让人看到作者在纵谈古今风云的同时,还有细心入微的风月之笔,想到“心有猛虎,低嗅蔷薇”的画面,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史记里的中国》作者赵宗彪。
赵宗彪,浙江台州人,记者、作家、画家。当过公务员,做过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爱山水,好读书,会篆刻,喜速写,擅刻木,以刀和笔展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出版有杂文集《山河故人》《大地与人》和木刻集《木上江南》《万物有灵》等十余本。作品十多次入编《中国杂文年选》《中国杂文精选》。散文作品20多次入编各种选本。在杭州、鲁迅纪念馆等地举办个人木刻展十多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