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村,你的名字叫乡愁
之二
作者:萧宇亮
探访黄泥山(上)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晓得一句谚语:“黄泥山的把师,有下把两下子!”。了解的人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从新化来城步的移民,都会点功夫。这句话还有一个戏虐的版本:“黄泥山的把师,三个打两个,哪个怕哪个?”按正常的的理解,黄泥山一定是大梅山腹地的某一处了。2022年秋,我来到城步县长安营镇黄洋村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不久就了解到,这里的村民都是200多年前的新化移民后裔,村子后面的山也叫黄泥山。谚语中的黄泥山就在这里?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想上山去一看究竟。
2023年7月初,计划了很久的探访黄泥山终于成行了。提起这事,就不得不提到村里的大刘。来到黄洋村的第一天,就偶遇了大刘。知道我是驻村干部,大刘笑着说:"我就正等着你来扶贫哟!"因为是初次相见,不了解情况,我只是对概念纠正一下,也就笑着说:"老兄,从2021年起,国家已全面脱贫,现在是搞乡村振兴了!"大刘"哦!"了一声,又笑嘻嘻地说:"那就也帮我振兴振兴吧!"我不知真假,为了解情况,就接着话题往下聊开了。从聊天中了解到,他一家五口,老妈八十岁了,两个女儿在外工作,他俩口子在家务农,除种几亩稻谷和辣椒等高山延季蔬菜外,在村后的山上放养了三十来头黄牛。随着交往的增多,我和村民熟落起来,尤其是爱开玩笑的大刘,他姓刘,五十多岁的样子,敦实的个子,就像印像中的把师,脸上晒出淡淡的古铜色,像影视中的套马汉子。跟大刘提了几次上黄泥山的想法后,他终于从疑惑转为相信,乐意带我同行了。
出发前的一天,在村民老王家喝七十岁的寿酒时,我们约好第二天一早出发。我问大刘:要带吃的不?他说:不用,山里到处有吃的,还有满地的"粑粑"呢!我不去理会他习惯性的玩笑。临行前,我准备了水和食物,老婆担心山上紫外线强,递给我一顶草帽。我坐在大刘的摩托后面出发了,大刘背着一着自制的编织袋大包,腰间背着柴刀。两人体重都有一百六七,虎背熊腰,让我想起动画片中的熊大熊二兄弟。大刘撑开膀子,似乎在架起势把摩托向山上推。车在弯曲陡峭的机耕道上行进,在巅簸中轰鸣着,让对话都有点困难。
摩托吃力地爬行了六七里后,来到了没有车路的半山腰,两人开始步行。山路开始在密林中穿行,继而是灌木丛。细看树干表皮的皴裂,我知道,这些树不论大小都有些年头了,在海拔1200以上,树都不会长得快。
大刘跟我拉着话,边习惯性地开着玩笑:书记,你这次来,帮了我大忙,喊了村里几个的后生,都不肯来帮忙,我那几头漂亮的母牛·······"他的话逗笑了我,就顺着说:"你这么身强力壮,这点事还要别人帮忙?"两人说着,来到一片长满浅草的山坡。虽然已到了阳历七月,但满坡的小黄花像刚开出一样鲜嫩,我被吸引住了,低头拍了两段视频,有好看的总得分享一下的。
但这一耽搁,差点出了问题,当我抬起头时,前面是密密麻麻的杂树,却看不见大刘的身影,左右两边都有小路的影子。我估摸着大刘是往左边路走的,赶紧往左边跟过去,但走了二十多米就感觉不对头,路上似乎没有人走过的痕迹。这时我有点急了,万一没跟上,倒是可以就地等着,但大刘回头来找会耽误不少时间的。想到这里,我立马返回到草坡,大声喊着大刘的名字。喊了几声后,正中的林子里远远地传来大刘的回音。我赶紧穿过看似没有路的树丛,上坡赶上大刘。
穿过杂树丛,让人眼前一亮,坡连坡的绿草地,像一块巨大的荷叶擎在那里,只是边缘远远的有些小树丛。这时大刘开始"哞~哞~哞"的唤起牛来,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却没看到牛的影子。大刘边唤牛边往前走,我跟在后面,想把这一情景拍下来,不料那顶草帽却成了大麻烦。尽管拉紧带子并扣住了,但手一松,草帽却被吹得在草地上乱滚,几次三番之后,我干脆把草帽放在远处的小树中,才腾出手来拍视频。大刘来到两块草坡中间的一小块平地,边唤牛边往一个塑料盘中撒一些饲料。走得近了,我也看见有几头牛聚在一起往这边张望,远看像绿色纸笺上的标点符号。听大刘说过,平时只要唤上几声,牛就过来了的,可今天就迟迟没有拢来的意思。我心里在想:"是不是牛群见来了陌生人?尤其是我还穿了件红色上衣,据说牛是很反感红色的。"我心里有点懊恼,别因为我的到来而影响了他(她)们的互动才好。还好,在不断的"哞~哞"声中,牛群终于挡不住饲料的诱惑,在一头公牛的带领下,十余只牛从高高的山坡上向这边启动,逐渐奔跑起来,冲下大约200米的灌木丛坡地,接近草坡时,已是奔腾冲刺了,像一股浪潮从山上直压下来。我赶紧拍下这幅让人震撼的奔牛图。
牛群很兴奋,把大刘挤在中间,吃一两口饲料,又去嗅嗅大刘手中提着的袋子,很是亲热。有的牛可能已看出我是主人的朋友,也不认生了,甚致走过来闻闻我手中的矿泉水瓶。大刘从牛群中挤出来,从袋里拿出一包盐来,匀称地撒在一处草地上,牛群也跟了过去。大刘说,牛吃点盐才不会闹肚子。
【作者简介】
萧宇亮,笔名楚地山风。湘人,曾学于理工,谋生于通信业,喜安静读书思考,思绪在现实和远方间徘徊,闲时以诗、酒为乐。有诗、词、文、赋、联发表于各级刊物。现从事乡村振兴工作,文字常触及山村、山水、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