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
马延明
昨天,又听到了我们济南人常说的一句话:“XXX缺德(dei)!”大家都知道“缺德”是一个贬义词,是一个骂人的词!那么,什么是缺德?我查找了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对“缺德”一词进行简要分析。
“德”在《新华字典》上解释: 1. 人的道德品质:积善成德。 2. 仁爱:德之广被。 3. 善行恩德:恩德深厚。4. 德政功德:德薄恩浅。5. 福:德者,福也。
人们把“德”划分了三个层次,即:私德、社会公德、共产主义道德。
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私德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公德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衡量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一般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共产主义道德 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首次提出"共产主义道德"一词,并对它的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论述,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它"是为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劳动的剥削服务的"(《列宁全集》第39卷第301、306页。此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广泛使用这一术语。
共产主义道德萌发于无产阶级在自发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朴素的道德观念中,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它的产生是与无产阶级本身的成熟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无产阶级逐渐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为一个自觉的阶级,并且从理论上和社会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和罪恶的本质,懂得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条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以及这种解放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的道理。在真正把握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后,无产者的道德观念有了极大的变化。他们的眼界从原先争取个人的经济利益,扩大到消灭整个剥削制度;其奋斗目标也从求得自己的解放,变为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成为无产阶级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最根本标准。 随着共产主义社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后,那些属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的将会消失,有的要发生变化,并且还会充实和丰富许多新的内容。比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条重要的规范,随着人类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国家逐渐消亡,到那时候,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就不再作为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代新人,必然会根据社会生活的要求,代之以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新的道德规范。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是一种自觉的、内在的要求,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最高尚的道德。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言论与行动相一致。因此,共产主义道德是与任何虚伪和欺骗都是不相容的。
共产主义道德包括:(1)大公无私,公而忘私;(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3)艰苦奋斗,无私奉献;(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
由此可见,咱们济南人常说的“缺德”,就是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

莎士比亚说:“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近日,在和一位80岁的老人交流时,老人给我提到,他对子女的期盼就是“立德!”希望他们做到七个字:志、诚、特、廉、稳、适、孝!
志,就是要有志气,有志向,事业心要强。不图老人给他们留财,留钱,要学老人一生的志气,把老辈做人的志气,干事业的志向学到手,继承下去,代代传承!
诚,就是要讲诚信,守信用,诚实做人。把老一辈人的诚信学到手,以诚信取信人,以诚信取信于社会,以诚信取信于子孙后代!
特,就是要有特点,有特长,培养一技之长。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掌握创造财富的本能,以个人的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立足社会,创造财富,报效国家!
廉,就是取财有,道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财富。不偷不盗,不贪图不义之财,廉洁勤政,光明磊落!
稳,就是要加强修养,处事稳重。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累处事经验。危急面前,处事不惊,冷静分析,积极应对,顾全局,化险为夷!
适,就是适应环境,理解适者生存的道理。在多变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尽快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创新,与时俱进,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孝,就是要有孝心,不忘父母养着恩,不忘党和国家培育之情。从小尊老、爱老、敬老,对父母要在经济上体现孝心,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精神层面,在生活中给老人以关怀,呵护和快乐!
我想,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讲,这就是我们应该加强的最基本的“道德”的修养。
孔子曰:大德者必其寿。大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2岁,他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佑,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现代养生家认为,善养生者养心向德,养心向德,就是加强道德修养。由此可见,“修德”与“养生”还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所谓“大德必大寿!”
我们再来看“德”这个字。德(拼音:dé)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如下图]。德的古字形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

也有人认为“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
我的分析,“德”,左边是一个“双人旁”,就是两个人(人人);右边上面是一个“十”字,再往下是一个横着的“目”字,再往下是“一”字,我们把“十”、“目”、“一”组合是一个“直”字。另外,“德”字右边最下边是一个“心”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人都有一颗正直之心,就是“德”。
为此,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道德修养,都有一颗正直之心,都去弘扬正道。如果人人都有了正直之心,都去走正道!我相信,家庭就会和睦,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和平!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