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尼姑
谢广森
九华山的天台寺与黄山的天都峰一样并举齐名。不过,一个是看风景的最高点,一个是求佛事的最顶端。
当我们一行6人,拂云破雾地游览了天台正顶(即天台寺)之后,一位头戴尼姑帽,身着尼姑服,脚穿尼姑鞋的小尼姑,跟在我们的后面也一道下山来。
我问她去哪里?她说下山去接她的姐姐。
那小尼姑约莫10来岁的样子。那白皙的肤色像是有些贫血,其体态纤弱,谈吐声轻音细,举止优雅文静。也许是修炼超度多年,从她那清秀的瓜子脸上,已找不到一丝稚气与天真;也找不到一丝童年的活泼和快乐了。
我问她老家在里?如此小小年纪为何削发为尼?到这么高远、这么冷静的地方来吃斋诵经?她说她家在青海孟达天池下的黄河边,在一个名叫狐跳峡的村子里。路,离这里很远很远,来时火车她俩坐了5天4夜。其他事情她便缄默不语了。
过悬崖,穿树林,跨山涧。我们默默同行了1个多小时。
在半山腰一条弯弯斜斜的山道口,小尼姑突然接到了早上下九华街买油盐归来的姐姐。
“姐姐!”小尼姑十分惊喜、亲昵地叫了一声。
那声音里似乎包含着许多辛酸的泪水;那声音如同夹带着远在天涯海角,而相依为命的光芒;那声音里蕴藏着一种,无法用文子来表述的亲情、爱意和高兴。
姐姐与妹妹衣着相同。模样也极为相似。姐姐看去只是略大几岁。姐妹俩极虔诚地,双手合掌地向我们道了声“阿弥陀佛”,便转身隐没在云幔雾幛、峰峦重迭的九华山的怀抱中了!
望着姐妹俩渐上渐远的背影,和茫茫的大山、高高的峰巅。想起她们又一步步走回那云罩雾绕的天台正顶。又在那古老破败而又荒寂的天台寺里——小小年纪就那么盘脚、盘腿地,打坐在孤灯、昏烛下;打坐在如来、地藏王佛像跟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诵经念禅而普渡众生的情景。我不寒而栗,酸楚无比
自九华山回来,那姐妹俩娇小、孤独的身影,连同九华山巍峨缥缈的山势,总一直横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在“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那一声“姐姐”的亲情惊喜的呼唤声,更是萦绕在我的耳际、我的梦中、我从九华山归来的日子里。
我一直在猜想:那姐妹俩的父母,也许是身染沉疴重疾?也许是父母离异后,她俩惨遭遗弃?也许青海的塔尔寺里,也有她们的亲戚……
事隔30多年后的今天,九华山天台正顶的天台寺里,那姐妹俩的小尼姑,如今不知怎么样了?真让人担忧、牵挂、忆记。但愿她们在那“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佛国境地,早已“缥缈凌云烟,萧然九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