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纪念京剧泰斗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消息,2024年是京剧泰斗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京剧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梅兰芳纪念馆和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梅艺今辉——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7月23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2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开幕式现场,京剧梅派艺术传人、台湾传统戏曲表演团体国光剧团首席艺术家魏海敏,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霄和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胡文阁分别演出了《贵妃醉酒》选段、《天女散花》选段和《穆桂英挂帅》选段。北京京剧院乐队伴奏并参与演出,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和泰州梅兰芳京剧团参与演出。
本次展览以“梅艺今辉”为题,全面展现了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文化人生和家国情怀。每一件展品既是梅兰芳留下的物质遗产,更是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展览分为“序言”“一代宗师”“文化使者”“情怀担当”“使命新生”“念念不忘”六个板块,精心遴选出200余件与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密切相关的展品,包括手稿、书画、古籍、戏衣、戏单、乐器、唱片等。其中,近120件为首次面向公众亮相,旨在全方位展示梅兰芳艺术生涯的光辉历程。
梅兰芳曾孙梅玮代表梅氏家族对所有为此次展览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同仁表示感谢。他表示,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60余年了,但是他的艺术精神仍然长留于世,由他所提出的“德先于艺、国重于家”的梅氏家训更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京剧梅派艺术传人代表魏海敏在致辞中表示,梅派弟子不仅要传承梅派经典剧目,更要继承梅兰芳先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先生的诞辰,是为了探讨如何将梅派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让传统戏剧以生动的方式活在当下。
梅兰芳家乡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市委市府领导在致辞中指出,梅兰芳先生与泰州血脉相连,今年10月,泰州将举办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努力推动梅兰芳文化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演员。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梅兰芳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文化使者,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爱国京剧泰斗、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上世纪中国抗战时期,早已享有梨园盛名的梅兰芳面对侵华日军威胁“蓄须拒演”,成就了“梨园抗日”爱国佳话。近年来,泰州市擦亮“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品牌。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大剧院,梅兰芳艺术中心、梅兰芳京剧团,皆因梅而生,均以梅为荣。泰州已连续15年举办梅兰芳艺术节,评选“梅兰芳艺术奖”,创排《梅兰芳·蓄须记》《梅兰芳·丹桂记》等京剧三部曲,百余名梅花奖得主到泰州瞻梅演梅学梅传梅,致力打造全国戏曲艺术演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接下来,泰州还将举行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重逢——梅兰芳与美国”展览、梅派经典剧目及名家汇演、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泰州展览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品牌影响力。
笔者志清从小,时常听家慈父母谈及京剧泰斗梅兰芳的梨园轶事,犹对家父国荣先生/家慈云香居士多次谈及上世纪初中国抗战时期,早已享有梨园盛名的梅兰芳面对侵华日军威胁“蓄须拒演”,成就了“梨园抗日”爱国佳话,记忆深刻!志清幼时曾与家兄联清历经“千辛”收集《梅兰芳》纪念邮票而自豪!值此,纪念京剧泰斗梅兰芳诞生130周年之际,特赋《天仙子》(藏头词)为评为纪。
【梅】艺今辉京旦煜。【兰】馨花红丹心碧。
【芳】郎靓戏赛天仙,【百】梨蜜。
【卅】旗逸。
【祭】粹国魂常缅忆。
一一2024年7月2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