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神仙粉
芈羋哨,
何时清修在深山。
朝迎红日,
暮听山泉。
寒去暑来,
不知等待了多少年。
韩文公,
雪拥蓝关马不前。
湘子送罢,
隐居辋川。
清苦生涯,
终于修成了神仙。
一天炎夏,
他发现了它,
玉手挥动,
树叶不见了,
蓝田日暖,
褐玉生寒。
辣油是红的,
韭菜是绿的,
用醋奌化,
苦、辣、酸。
晶莹剔亮,
玉色可餐。
韩湘子,
飘飘而去,
千年不还。
神仙粉,
清苦风味,
留在人间。
节气已然是大暑,酷热难耐,不知不觉想起了蓝田的神仙粉了。
二十多岁时,我在蓝田工作。一次在焦岱柳家湾车站等去县公交车,见当地一乡妇摆一小方桌,售买一种褐如琥珀,晶莹剔透,软软的,切起来颤颤巍巍,凉粉一样的吃食,很是诧异,天下竟有这样的凉粉!
当地人说了,这是神仙粉,并非普通凉粉,是用秦岭山中一种叫作"糜糜梢"的树叶作的。
品尝新奇,于是要上一碗。乡妇切成小块,放进黑瓷碗里,调入盐、醋、芥末,加入炒熟的绿韭,再放上红红的油泼辣子,活色生香,便勾起人的馋虫。
乡妇递过勺子,见我第一次品尝,便教道:神仙粉要吃出味来,不用咀嚼,要含在嘴里,充分感受各种味道,然后轻轻的下咽,让清凉的神仙粉慢慢地滑下喉咙,滑滑溜溜,冰冰凉凉,好似冷饮一般,才是享受。
我如法炮制,果然,神仙粉入口细腻柔滑,酸辣爽口之外,有淡淡的苦味,又有一股清香之气,仔细品尝,后味无穷。
于是便记住了神仙粉。
后来赴江南,暑假回乡,还要专门在集上买上一碗神仙粉细细品尝。
食用之外,也弄清了制作神仙粉的"糜糜梢",学名为双翘六道木,俗名为芈羋哨。因为它的枝皮完整切割一圈成圆筒状,放在唇间使劲一吹,便会发出一种"芈羋"样类似羊叫的声音,故人们叫它"芈羋哨”,后人们转写成"糜糜梢",反不知所谓了。
至于"神仙粉"名称的来历,则传说韩湘子见人间大旱民饥,指奌人们采摘此叶,掏洗,开水烫过,冷却后反复搓揉,待其粉质渗出,过滤过杂质后沉淀,即可凝结成物食用。民困得解,因神仙所教,故名之为"神仙粉"。
我想,韩湘子辋川修行成仙本是传说,无可考证。但云神仙粉为清修之人食用之物,则是可信的。山中清苦,别无所食,采此叶制粉,可解饥饿。这同清修之人采食松子,同一道理。想当年商山四皓松下采食紫芝,也是皓发童颜,貌似神仙啊。
况且,自古以来,蓝田多玉,且古人也有仙人食玉的说法。炎热之季,一碗神仙粉入肚,暑气立解,岂不是玉种蓝田,夏季日暖,玉生寒烟么。
当地人说过,吃了神仙粉,神仙也不当。叫我说,应该是:吃了神仙粉,便是活神仙!
